麻黄为草本小灌木,由于其药用价值较高,天然麻黄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人工种植麻黄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一、育苗 (一)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保水能力较强的沙壤上,切 忌粘重的土壤,排灌条件好,地下水位不能过高。 (二)整地施肥 秋季或春季深翻,结合整地亩施3-5吨腐熟农家肥,最好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按宽1.3-1.5米,长10-20米做苗床。 (三)播 种麻黄种子在15-2 5℃时发芽率最高,可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选择最佳播种时期,一般5-6月份较好,若秋播需在封冻之前。播种前要用多菌灵、百菌清或硫酸铜等药剂浸种。一般亩播量10-15千克,播 前浇透底水,水渗后将种子均匀洒在苗床上,然后覆0.5-1厘米的细沙,出苗期用微喷浇水,保持苗床湿润,亩保苗40-60万株。 (四)苗期管理 苗出齐后,要及时清除杂草、适时松土并保持土壤水分,当 麻黄苗长到4-5 厘米高时,可适当减少浇水次数,积水应及时排除。要注意防治立枯病、蚜虫侵害。根据苗情,在生长旺盛期追施2-4次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 二、移栽 一般情况下,幼 苗在当年秋天或第二年春天都可出圃,移栽时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地 选择地势较平坦的中性沙壤土作移栽地块,要求具备排灌条件。 (二)整地施肥 秋季或春季深翻整平,亩施l-2吨农家肥,移 栽前按设定行距开20厘米深的沟。 (三)移栽春季或秋季移栽,起苗时注意避免伤根,做好分级、包装工作,在运送过程中注意保水,一般每亩定植l-1.2万株苗,栽植行距20-40厘米,栽植时按20-2 5厘米的株距摆好苗,覆土深浅以根茎部埋入土中2-3 厘米为宜,保持根系舒展,然后浇水座苗。 三、田间管理 (一)水肥管理 在缓苗期要及时浇水,生长旺盛期可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4次。 (二)中 耕除草 每年松土3-5次,结合松土清除杂草3-5次,由于麻黄是强阳性植物,所以要坚决杜绝杂草的发生。 (三)病虫害防治 在早春及高温高湿季节严格监控病虫害情况,交叉使用各种农药,重 点防治立枯病及蚜虫的发生。 移栽后的麻黄一般2-3年可采割,若管理得当,亩 产可达1000-2000千克。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