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资技术 -> 种子
三亚“种子硅谷”绿意盎然
时间:2012-03-27 15:36:19来源:中国农资供销网 作者:李梅


  3月19日下午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急匆匆走出三亚凤凰机场。;是袁隆平院士!;眼尖的人一下子认出了这位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只见老人微笑着冲旁边的人摆摆手然后坐上车直奔三亚吉阳镇的南繁基地。此时刚刚参加完全国两会的袁隆平心里最挂念的就是稻种。

  袁隆平是1968年开始到三亚南繁的。可以说三亚是令他和他的同行们最流连忘返的宝地。每年的9月至翌年的5月来自国家有关科研机构、全国29个省区市的科技工作者都会来这里。他们利用三亚冬季光、温较好的气候条件进行种子的加代、繁育、制种、科研、鉴定等工作达到加快育种进程加快新品种推广速度的目的。这就是南繁。

  从1959年至今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已通过南繁成功培育出7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目前我国70%以上的农作物种子都经过南繁。在保障国家粮食高产和种业安全上南繁成就显著。目前来南繁的企业、事业单位有660多家从事南繁的科技人员有5000多名。

  太阳底下最坚强的院士

  2011年10月的一天在三亚凤凰镇水蛟村助手们正跟着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农科院院长颜龙安记录杂交水稻抽穗情况。突然一个助手发现颜龙安院士的裤子上渗出了血大家赶忙停下手里的活把老院士搀扶到树荫下。一问才知道他的痔疮犯了已经好几天了医生说要么做手术要么就卧床休息。老院士全然不顾他踩着滚烫的高温地面头顶炎炎烈日在地里一盯就是十几个小时。老院士与南繁有割舍不下的情怀他25岁就到南繁50年的南繁生活已融入了他的生命。此时老院士令人感动的一幕再现在他们的脑海里:

  1993年颜龙安做了开颅手术取出脑膜瘤后医生宣布他从此最好避免室外作业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不利于他的康复。而这一年正是他研制的新优752大面积制种的关键期他二话没说又去南繁。为了观察作物他索性住到田间的帐篷里头痛难忍他就吞止痛片站久了两腿发软他就让助手扶着。整整5天他完整地记录下稻穗开花及授粉情况。

  身为种子专家最开心的莫过于看到自己培育的种子发芽结果。那一年颜龙安院士喜获他精心培育的48粒杂交稻种。当年春天他要带回江西萍乡播种。由于没有恒温箱催芽他就按照老农说的土法用牛粪捂。5天过去了种子没有动静。他怕种子坏在地里便扒开土一粒粒地捡起来。怎么办?用自己的身体捂。颜龙安找了件衬衣在衬衣的前襟上缝上若干个小口袋再把种子一粒粒包上湿棉花裹上薄膜然后放进一个个小口袋里。他把衬衣穿上用自己的体温整整捂了七天七夜。白天他站在太阳底下挺着胸脯晒晚上他捂着棉被胸上放着热水袋升温。

  出芽了!颜龙安兴奋极了他捧着一个个小宝贝跑到田间把它们种在了地里。几个月后杂交稻新品种问世了!

  太阳底下最美的;明星;

  和她的名字一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40多岁的智慧透着睿智和聪慧。不仅如此智慧是美丽的婀娜挺拔的身姿有人说她像模特;端庄秀丽的五官有人说她长的像演员。然而七年的南繁生活在她的身上刻下了印迹:脸颊上被晒出深厚的斑点黝黑粗糙的皮肤会使人错判她的年龄。

  初到南繁 智慧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挑水大战。2.5亩的实验田每天全靠着自己挑水浇灌。挑了没几天肩膀肿得钻心疼两腿酸得迈不开步子。咋办?看着地里的试验谷子 像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咬牙!拼命!决不能让谷子缺水。渐渐地肩膀适应了腰板有劲了原来挑大半桶后来能挑满满两桶水了。

  哪个女同志不爱美?尤其是怕把脸晒坏了。起初智慧下地干活只戴了个大草帽好心的农妇告诉她大草帽不管用一定要在草帽上戴个护脸的罩子只露两只眼否则会晒晕的。戴上这种防护面具智慧发现仍然抵挡不了紫外线的强烈照射。索性豁出去了!智慧也不管不顾了。一头扎在地里胳膊、脸、手裸露在阳光下几个月下来本来白晰的皮肤上突起了密密麻麻的斑点。

  智慧是研究谷种的令她发愁的是如何驱赶侵扰谷田的老鼠和麻雀。智慧用尽了科学办法治鼠、治雀尽管有一定的收效但晚上老鼠偷谷现象得不到解决。无奈之中智慧只好人为地防范开始守夜每天晚上拿着电筒不停地围绕谷地转。起初她和助手轮流守后来又拿自己的工资请人帮忙看。

  智慧是位母亲做母亲的哪有不疼孩子的。可为了南繁孩子从小就住校赶上寒暑假孩子也跟妈妈南繁。用孩子的话说:;妈妈南繁爸爸北繁我是;南北繁;。;

  科研;加速器; 人才摇篮

  有人说南繁是农业科研的;加速器;南繁基地已成为我国农作物育种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水稻、玉米、棉花、甘蔗、大豆、西瓜、向日葵、高粱、木薯、谷子、绿豆、红小豆等作物冬春季节的育制种仅能在海南进行具有排他性的、不可或缺的优势。;南繁;品种推广的倍增效应难以估量经济效益以万亿元计;南繁;经济难以估量。

  也有人说南繁是人才的摇篮。南繁对科研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素质有全面改善和提升的过程。南繁育种育人集中体现了;崇尚科学、求实创新、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

  华泽田天津科技大学海河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粳稻工程讲述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杂交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可以说他是南繁最时尚的星。他兼任天津天龙种业负责人开了高校、科研部门与企业相结合的先河实现了科研、教学、生产、销售一条龙。好机制催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频率每年华泽田都要带领高校与企业的两支业务团队来三亚南繁。人们经常打趣地问他:是叫你董事长、老板还是叫你教授、专家?

  郝占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他被称为固守;南繁之星;。每逢春节期间正是他最需要留在地里观察种苗的时候一想到家乡的人在寒冷的冬季能吃上本地产的黄瓜、西瓜、南瓜、葫芦他感到比吃了蜜还甜。说起来别人不相信他是研究蔬菜的可平时一锅粥稀里湖涂吃一天。有时上街买上几块熟肉和几瓶咸菜就是最好的饭食了。今年春节他妻子过来给他包饺子看他那个狼吞虎咽的样子难过的眼泪一个劲地流。

  杨振玉一位从辽宁省走来的杂交水稻专家他今年86岁是南繁的老寿星。上世纪70年代育成我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杂交粳稻;黎优57;的是他;80年代作为首个赴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讲学的杂交水稻专家也是他;90年代以后我国北方及长江中下游推广的是他育成的粳杂、籼杂组合。去年他不小心在地里摔坏了腿老人家不顾伤痛硬是支撑着下田 烈日晒伤腿痛老人家挥汗如雨坚持作观察记录。用他自己的话说;南繁会和我相伴终生;!不久前老人家用积蓄在离自己的实验田不远处买了房成为了有房产的;南繁人;。

  李劲松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这位30多岁的小伙子在南繁是大家公认的最有朝气最;牛;的星。他是;南繁档案馆;哪个省的实验田在哪块地哪块地有什么科研项目哪个项目由谁实验他个个门清他又是南繁的加油剂,南繁科研公共平台如何搭? 科研成果的转化如何推广?他天天跑的是这事;他还是南繁的带头人长期以来他从事西瓜、甜瓜新品种的选育、配套、推广。崖城镇的瓜农说有了李劲松不怕不致富。(魏月蘅,王晓樱)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