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新农村 -> 三农科技
中国农科院启动19项协同创新任务 提高农业科技供给质量
时间:2017-09-16 14:52:06来源:中国农村网作者:

  2015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率为56%,预计十三五末将达到60%,2030年将达到70%,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表示,2017年,中国农科院部署和启动了19项协同创新任务,将通过实施跨区域、跨部门、跨研究所、跨学科领域的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整合农业创新力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供给质量,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技支撑。

  唐华俊说,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总体战略,农科院以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改善品质和提高抗逆性为重点,培育了系列突破性品种,继承了配套耕作栽培技术,为实现口粮绝对安全提供了品种支撑和技术保障。

  近年来,农科院依托创新工程,开展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说,2013年起,农科院组织开展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马铃薯7种作物,奶牛、羊两种动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计划。集成先进生产技术136项,构建适合不同区域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生产模式25套,形成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的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经过3年协作攻关,几种作物增产均超过10%,最高达44.7%,每亩最高增效500元;平均减施农药和化肥10%以上,保护了生态环境;推动了油菜、棉花等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增产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的3大主粮,稳定住了这3大主粮基本就稳住了我国粮食的根本。吴孔明说。

  从水稻来看,水稻基因组学科研究突飞猛进,在复杂数量性状、质量抗性和数量抗性、粳籼杂种优势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为我国深入开展水稻分子育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创立并完善了我国独有的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已有20个品种被确认为超级稻,累计种植超过5亿亩;先后育成两优系列、国稻系列、中浙优系列、中嘉早系列等优质超级稻品种,实现水稻品种选育量质双升的突破。

  从小麦来看,完成小麦A、D基因组草图绘制,有力促进了基因组科学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开展;国际首创了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体系,大幅提高了杂交育种效率;育成的济麦22矮抗58品种抗逆性强,田间管理简便,适于机械化生产,累计种植面积超过2.3亿亩。中麦175实现了高产潜力、多重抗性与优良面条品质的良好结合,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主推的品种。

  从玉米来看,选育出郑单958浚单20中单909等一批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在全国范围实现了主导品种新一轮更新换代。浚单20的育成显著提高了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的抗逆性,引领了我国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方向。中单909屡创高产纪录,首次使我国玉米跨上单季亩产1500千克的新台阶,成为黄淮海地区的主栽品种;集成了玉米冠层耕层优化高产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海河平原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等先进实用的耕作栽培技术,有力促进了我国粮食增产。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