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综合资讯
平邑巾帼英雄用爱心托起山区扶贫事业
时间:2017-09-16 13:55:30来源:乡村网作者:
乡村网讯(通讯员 王树民) 8月30日上午,秋雨时节,来到地处沂蒙山区的平邑县武台镇咸家巷村凯凯服装厂的扶贫车间里,只见工人们正忙着裁剪、缝纫、装包,在这些工人中间,患有残疾的马文文熟练的操作着缝纫机,穿针引线,动作娴熟的缝制着一件件衣服,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影响。她告诉我们,在这里打工,她没有压力,感到很舒心。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对我都有一定的歧视 ,后来也不敢再出去找工作。来到刘加芹这个厂子后,老板对我挺照顾的,同事们也都很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干活没有压力,感觉到在这里挺舒心的。

像马文文这样的残疾人,在凯凯服装厂还有20多个,他们有的腿部残疾,有的带着假肢在这里打工。而凯凯服装厂的老板刘加芹也是一个带着心脏起搏器的残疾人。1994年,年仅19岁的她便学起了缝纫。由于身体原因,在创业路上,她遇到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要比他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努力,但她始终坚持着,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据刘家芹介绍,1999年,他和老公商量在家里开个小服装加工门头,老公很支持他的想法。本村有些残疾人也想学做衣服,她就在做衣服的同时带起了学徒工。良好的信誉和严谨的质量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订单,她的生意逐渐做大,在招收工人时,她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是残疾人就优先录用。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残疾人,我很同情他们,想叫他们在我厂里干点活,也能挣点吃喝。刘加芹由衷地说。

有些残疾人刚进厂不会手艺,刘加芹就办培训班,手把手的耐心教。她还定了个规矩,只要是残疾人每做一件衣服比健全人多给0.5元的加工费,中午不回家的残疾人职工,她都免费提供午餐,尽力照顾残疾职工的生活。残疾职工每月也能拿到2000多元。有些残疾人程度比较重,到厂里工作来回不方便,刘加芹就和老公商量,买好设备给他们送家里去,他们能干多少就干多少,也能改善下生活。就这样他为附近村的十几名残疾人送去了电动缝纫机。

由于刘加芹对残疾人的帮扶,2014年,凯凯服装制衣有限公司被县残联评为平邑县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并且县镇都给予了一定扶持政策。靠着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干劲,她的服装厂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目前,刘加芹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商标,已拥有40多名职工,其中残疾人23名,贫困户10户,日加工服装500余件,年利润达到了20多万元。刘加芹在做大企业的同时,依然帮助着身边像她一样的残疾人自立自强,为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

俺下一步的打算就是一边扩大规模一边生产,预计明年再招一部分残疾人到厂里来就业。刘家芹如是说。

图一为贫困户在厂子里加工服装

图二为刘家芹(左一)讲述个人创业经历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