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指南 -> 打假维权
“民工荒”应成为强化民工权益保护的契机
时间:2009-11-25 09:45:37来源:作者:小毛
  “东西南北中,打工到广东”。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大省,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淘金者”。几年前,广东省政府为了控制汹涌而至的“民工潮”,曾下文要求各企业不得增加新的用工指标,此规定虽然遭到了来自各方面舆论的指责,但广东政府并不为之所动。然而颇有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味道,广东人还没有从由民工潮所带来的恐慌中解脱出来,从去年开始,广东又开始闹起了“民工荒”,有消息称,珠三角的工人缺口可能达到200万之巨。据此,有人认为,缺工是“社会进步的象征,表明劳资关系进入了新阶段”。

  虽然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民工的劳动环境必将会得到根本的改善,民工的各项权利必将得到有效的保护,劳资关系也必将得到彻底的缓解,但是我们仍然无法乐观地认为目前的这种缺工可以让我们迅速地达到这一目标。很显然,这种缺工是暂时性的,也是结构性的。

  民工这个群体在社会中属于获取信息比较慢的,因此对社会需求的反映也比较慢,流动的盲目性是当年“民工潮”引发人们不安的主要原因,而时至今日,这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民工潮”也好,“民工荒”也罢,说到底都是民工盲目流动的产物。民工群体存在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职业技能水平低,珠三角这次缺工是结构性的,缺的不是简单的体力工人,缺的是技术工人,这种缺工不仅是对民工的呼唤,更是对全社会职业技术培训的呼唤。多年前,当我们国家开始大规模地进行国企改革,大量国企工人下岗时,就有人忧心地提出,我们的技术工人可能会面临着一个断代。现在这种担忧已表现了出来,经济发达地区高薪诚聘技术工人已成现实。

  对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演变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单纯地乐观,因为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制度的保障,需要社会整体的发展与完善。但“民工荒”毕竟是一个契机,一方面可以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推动保护民工权益事业的深入发展,建立和谐成熟的劳资关系;而在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认识到,要想使民工这支力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克服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引导其进行有序的流动,积极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十分重要的,而这无疑是我们的政府、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