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指南 -> 打假维权
辽宁省消费者协会:汽车投诉呈上升趋势
时间:2009-12-25 12:07:22来源:中国农副产品网作者:方龙

从辽宁省工商局网站获悉,据全省14个市消费者协会(委员会)的数据统计汇总,2008第一季度,全省各级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194件,解决1082件,解决率90.6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90余万元,其中由于经营者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904件。 商品质量投诉问题多 服装质量鉴定较难 第一季度质量投诉891件,占受理投诉总量的74.6%。在质量投诉中占比例大的一是百货类,占质量投诉的46%。消费者李某,在沈城一知名商场花几千元购买某国际名牌棉服,购买后发现衣服有断、跳线现象,消费者找经营者要求退货,经营者说是消费者人为损坏,提出鉴定,棉服本身的跳线、断线不需要检测,直观就可以认定是质量问题,可这些国际品牌厂家明知道服装鉴定难,就让消费者检测,这已是所谓国际品牌惯用的免责伎俩。 二是食品类质量问题多占8%;主要表现为掺杂使假,坑害消费者;将过期食品涂改生产日期;餐饮不卫生,吃出异物事件时有发生。这里需要强调是农村食品消费领域中的问题更为突出。 服务类干洗业投诉呈上升趋势 洗衣类的投诉具有季节性,正逢换季时期。所以这一季的干洗业投诉较多,投诉量为38件。投诉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洗衣技术不过关,导致衣服变形、脱色。二是洗衣店的工作人员未按照洗涤标识的要求规范操作。三是接收衣服时不详细填写信誉卡,出现问题后责任难以分清。由于近年来衣物的价格不匪,而洗衣行业的赔偿费用仅以洗涤费用的倍数进行计算,所以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后,只能获得非常低廉的赔偿,使消费者苦不堪言。08年1月份,消费者满先生来到某干洗店洗涤一件蓝色羽绒服,取衣服时意外发现整件衣服被洗成了蓝绿相间的颜色,已经无法穿着。在和经营者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到消协请求调解工作人员经过调查,认定为干洗店洗涤不当所致,尽管经营者予以否认,但经营者无法提供有利证据来证明该羽绒服在送洗前就有瑕疵。经过多次耐心调解之后,经营者表示愿意给予补救和赔偿。 装饰、装修业投诉是热点 装修业投诉73件。随着季节的变暖,装修行业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经营者利用消费者专业信息缺乏的弱势,出现装修房屋合同陷阱多,施工偷工减料、环保指标不达标,装修工人无证上岗等违规操作等问题,使消费者蒙受巨大损失。消费者王先生花1200元在某建材商店定做了4个雪花铁的双包门,当时双方商定用料为0.5毫米的铁皮,门框用1.2毫米的铁皮。在安装时,发现门其实是用较薄的铁皮包裹的,只有通过折边才使门看上去很厚.于是王先生找到经营者,经营者也承认给王先生做门用的铁皮的确不是0.5毫米的,经营者让消费者把门拉回给重做.但两天后以各种借口不给重做了。经消协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经营者退还了部分门款650元及赔偿来往车费10元,共计660元。 汽车投诉呈上升趋势 随着家用汽车需求量的增长。元旦、春节两期更是购车、汽车维修、保养的高峰期,因购车、修车而发生的消费纠纷也呈上升趋势。昌图消费者包某06年在沈阳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购买一台轿车,在近一年的使用期里该车多次出现动力不足现象,到公司所属的特约服务店保养时维修工说有一个缸不工作,消费者要求维修,经维修工简单处置后说没什么大问题。08年春节期间,该车行驶中突然爆缸,经维修店结论是汽油质量问题,与车质量无关,如果修由消费者自付一万元修理费,消费者投诉到消协。经消协工作人员认真调查认为:如维修店认定是汽油质量问题,那应当出具检验结论报告,但维修店拒不出具有关报告,说明“汽油质量”一说并不成立,换个角度“汽油质量”问题这种说法成立的话,出现爆缸的轿车就应该是批量的,而不应属于个别问题。经与经销商多次协商,经销商同意为消费者更换一部新发动机,最终消费者非常满意。 有关汽车投诉快速增长,这其中既有经营者漠视消费者权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原因,也有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因素,汽车作为大件商品,国家一直未正式出台“三包”规定。目前汽车市场已迅猛发展,因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导致汽车消费争议多、处理难的矛盾已日渐突出。(辽宁省工商局网站)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