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龙南县工商局一举端掉7家地下药品批发窝点,为确保防治“非典”药品的正常供应创造了一个稳定、放心、有序的良好环境。 ●神秘举报人 4月17日下午,龙南县工商局局长黄宜清正准备下班,突然电话铃骤响,连响几次后,那人说:“龙南镇106车队院内居民徐某无照在家批发防‘非典’药品。”“咔嚓!”电话挂断就不再响了。 黄局长顾不上饥肠辘辘,果断召来公平交易局执法人员,立即对举报地点进行巡查探访。 ●审出系列案 106车队地处县城中心,现已改建成临街店面,周围店面密布,怎么也找不着一家药品销售店。执法人员只好佯装生病,急需买药,一路询问。得知附近××店的二楼就是专门卖药的,执法人员迅速赶去,当场查扣价值20余万元的各种药品和一些进销货单据,当事人徐某在接受查问时申辩说,在龙南不止他一人从事药品批发,对他的查处感到不理解。问他还有谁在何时何地经营,他却只字不提。执法人员只好从徐某进销货单据上查找线索。通过一夜的查找,初步理出全县有近50户药店或乡村医生从徐某那里进过货。 第二天,天刚露出鱼肚白,在几家相关药店和乡村医生面前,几乎同时出现了工商人员,对他们的进货渠道进行了仔细筛选。通过汇总分析,全县至少有7家药品批发户,经过对照经营户登记档案,这7家均无《营业执照》。另外6家分布在何处?当日上午,龙南县工商局紧急抽调25名办案骨干,分成6个专案组,由分管公平交易工作的赖庆明副局长担任总指挥,编织成一张执法大网,悄悄撒向这6户嫌疑人,把其经营地点、药品仓库、经营人员状况摸了个一清二楚。为了避免同时行动造成被动,指挥部选择晚8点收网清查。除马牯唐镇的唐某闻讯外逃、物品被转移外,其余5户的物品均被现场扣押、取证成功。经统计,查扣的药品有100余种,价值近百万元;查封现金达16.55万元。查封的药品中有大量与防治“非典”有关的转移因子、抗生素、中草药材等。据当事人初步交待和销货单证实,上述人员从事非法经营已达两个月,经营额累计达112万元。在公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转移物品外逃的唐某已于近日归案。 ●铁证剥伪装 正当全国各地、各职能部门全力防“非典”期间,地处江西南大门的龙南却出现如此非法药品批发系列案,不能不令人深思和担忧。究其原因,他们往往披上了合法经营的外衣,通过地下设点、送货上门等非法手段,骗取了广大乡村医生和一些药品销售商的信任。 在调查过程中,7起非法药品经营案的当事人声称他们都是广东普宁某医药公司的药品推销员,持有工作证,经过药监部门的登记,在销售药品过程中也使用医药公司的发票。起初他们都不承认自己是违法主体,称自己只是公司销售人员。这些情况给案件定性带来了困难。 办案人员于是兵分两路,一路调查经营者的资金、场地的来源、利润的分成等书面证据材料,对各经营点的账册进行清查,另一路则南下广东普宁,查证他们工作证的来历,是否在龙南设有销售点。谎言不攻自破。普宁医药公司称为了稳定客户,应他们自己要求,给他们发的只是推销员工作证,他们与公司并无法律意义上的雇员关系。当事人更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自己不是违法主体。凭工作证所取得的《医疗器械药品销售资格审查登记证》不是药品批发、销售的合法凭证。最后经判定,这是典型的非法药品批发案。龙南县工商局将依据国家5部局《关于加强防治非典型肺炎药品监督和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向他们作出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最高额度的处罚。 此案虽然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但如何规范发放有关证件,不能不引起有关部门的思考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