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中,农药和化肥是种植必不可少的农资用品。近年来,不论是哪一类,价格都在蹭蹭的上涨,农民的种植成本也不断提高,导致了农民种出的蔬菜水果想要赚钱也越来越不容易了。
但是农产品的生产又不能少了农资的使用,农民的刚需也给了不少化肥厂家和不少不良商贩一些商机,浑水摸鱼,捞一比再说成了他们行骗动力。不良商贩通过各自的语言能力和一些其他的手法,鉴于农民对化肥知识不足,通过欺骗的手段对农民误导销售一些假化肥,或者通过行骗等方式,让农民以为这样能够让农产品变得更壮实,购买更多的化肥。
新的不良商贩越来越有文化了,但是多数的农民上当过后就不再被骗了。新的骗术也就随之而来,不良商贩越来越大胆了,灯下黑被他们运用的淋漓尽致,不再通过自己的说话,而是直接在化肥包装袋上进行行骗了。
一、化肥概念被更新
不良商贩通过不被农民所熟悉的专有名词来给糊弄农民,原先农民熟悉的词汇被他们篡改了,随后又是一波对化肥概念的解释,让农民误以为是新的化肥产品。而最终的效果并不被看好。
二、包装袋化肥作用被夸大
老包装的化肥都没有一些特别的标注,但是心的化肥包装袋外面却标上了一些XX专用,专治XX症状,而实际上并没有这种效果,化肥生产的标准都是相同的,对于某种特殊的产品一定不会便宜的,记住这点。
三、通过化学成分来混淆视听
农民因为没有接触过太多的化肥,用过的化肥他们才知道好坏,而这些不法商贩就通过这点,例如什么尿素等化学名称稍加修改一个雷同的,让农民混淆,以为就是这个。
四、乱打权威机构认证
权威机构是给农民一个放心购买的标准,不法商家通过这一点给自己厂商乱打XXX权威认证,通过XXX机构认证等标签,让消费误认为这是好的,放心的农资产品。
要说骗子又文化,那还真是有一点,但是如今骗子不仅有文化,还胆子大。这些灯下黑的行为也敢做出来。农村中的朋友,若是购买农资产品还是找一些信誉良好的商家购买,不过在今年,国家对农村这些贩卖农资的商家都签订了信用条例,农民若是买到假货,可以选择投诉等一些方式,总能挽回一些损失。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