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报接到读者举报,朝阳、顺义、密云等区县一些集市上,有一些仿名牌饮料,涉及汇源、康师傅、统一等名牌。这些仿品从瓶形到彩带极其逼真,名字大多也只有一字之差,如仿今麦郎的“令麦郎”,仿汇源的“汇源泉”。
经调查,这些仿品,均出自河北唐山玉田县。这里有30余家饮料公司,一天产能近百吨,这些公司仿冒名牌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当地工商和质检部门目前已采取行动,近30家饮料厂被停产接受整改。记者暗访发现,停产整改期间,一些饮料厂仍在夜间生产出货。
举报
仿名牌饮料进京
市民张先生来电反映,近日,他在顺义南彩镇买了3桶2.5L的果汁,从外包装和瓶形上看以为是汇源果汁。因为卖得比较便宜,3桶10元,他就买了3桶橙子味和山楂味的果汁。回家喝时感觉味道不对,仔细一看才发现,果汁并不是汇源,而是“蓝水湾”,生产企业是唐山盛源饮品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真正的汇源果汁2.5L的市场上至少10元一桶。
一些消费者也反映,在朝阳和密云一些集市和流动摊位上,一些人在兜售冰红茶、绿茶等饮品,这些饮品的瓶体和外包装与康师傅、统一等名牌饮料极其相似,一般一元一瓶,而名牌饮料一般都在三四元钱一瓶。
经调查,朝阳、密云、怀柔、顺义等区县均出现了仿冒名牌的饮料,其中大部分仿冒名牌饮料的生产厂家出自河北唐山玉田县。
顺义区工商局食品科一名负责人称,5月22日,他们接到举报后,在顺义区内查扣一辆货车,车内的400箱货装的全是果汁,瓶形与汇源果汁的瓶子完全一样。当时因为怀疑果汁质量有问题,便查扣进行检验,发现确实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随后他们给果汁的生产厂家唐山顺通公司发函,但至今都没得到回应。
调查
一天产能近百吨
根据仿冒饮料瓶上的工厂地址,6月26日,记者来到玉田县。这里目前有34家正式注册的饮料厂,但大多数工厂白天铁门紧闭,只在出入货时,大门才打开。
挂有很大广告牌的唐山清源饮品有限公司刚好出货,厂门打开。该厂的广告牌上写有“水柠C100”,与农夫山泉的“水溶C100”饮料一字之差,瓶形和彩带样子完全一样。
厂区内,一辆集装箱货车正在装货,工人们也正在生产灌装。记者以北京郊区订货人的身份与该厂袁姓老板攀谈,老板称,最近风声比较紧,北京的货都停掉了,随后便将记者送出工厂,并很快将大门关上。
记者随后走访了几家企业,均被老板和工人以“风声紧”的理由赶出,老板们都表示最近暂时不送货。
当天下午5点多,记者在饮料厂比较集中的102国道附近看到,部分工厂的大门打开,一辆辆货车进入工厂开始装货,运货。
这些货车分别挂着北京、内蒙古、河北等十几个省市的车牌。一名知情人给记者拿出一瓶顺通饮料厂生产的纯净水,名叫“令麦郎”,与今麦郎的瓶形完全一样,只是字体有些不同。
一名知情者称,玉田县饮料企业的生产能力一天能达到近百吨,这些饮料源源不断送到北京和其他省市。与此相对应的是,玉田本地市场上,除少量“黑猫王”饮料在卖外,再没有当地饮料厂生产的饮料。一些当地人接受采访时说,他们都知道这些饮料是如何生产的,所以不会喝。
暗访
生产环境恶劣
6月28日晚,在彩亭桥镇和102国道边,记者发现两家白天大门紧锁的企业,此时生产车间内却是灯火通明,十几个工人在紧张忙碌着。
车间内堆积着各类塑料(10270,205.00,2.04%)瓶,有些被塑料布遮盖,有些则裸露在外面。几台简易的灌装机,连接着的是几个输出饮料的容器罐,灌装机有两排灌装口,每排四五个小头。七八个女工衣着便装,脚上穿着雨鞋,赤手在操作平台上进行灌装。因为是手动,部分果汁或饮料都洒到操作平台上,少量的就被工人用抹布擦掉,多了便被推到地上,然后用皮管接上水龙头,用清水将残留果汁等冲掉。
灌装后的饮料被堆积在一旁,有工人将商标和彩带贴在上面,随后对这些饮料进行装箱,推入库房。一名知情人透露,一般小厂,灌装和生产的工人也有十几人,厂内的卫生条件很恶劣,细菌和脏物很容易进入到饮料内。很多饮料看起来色泽光鲜,其实是加入了各种色素,长期饮用对身体会造成危害。一些果汁的商标上标着果汁含量大于20%-30%,但其实包括其他饮料在内,都是用勾兑剂勾兑出来的,果汁含量微乎其微。质检人员也是因为生产设备、卫生条件及商标虚假标注成分的问题,责令近30家企业停产。
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司一名工作人员说,即便取得了生产许可证,这样的手工灌装也是严令禁止的,添加色素绝不允许。
追踪
产供销一条龙
当天,记者再次以订货人的身份,与一家名为鼎盛的饮料公司电话联系。接电话的一名女性仍说风声紧,暂停对北京送货,但表示可以往河北或其它地方送货,让第二天再联系。随后记者找到这家公司,公司大门紧闭。
公司隔壁是一家塑料厂,厂内摆满了空瓶,瓶形与雪碧、红茶、绿茶、汇源果汁的瓶子极其形似。这家塑料厂名为玉田县金宏源塑料制品厂。记者试图与厂内联系时却发现,联系电话与鼎盛饮料公司的联系手机为同一号码。记者看到,这些瓶子被用三轮车运到周边几家饮料厂,其中以汇源1.5L的瓶形居多。
知情人介绍说,仿饮料瓶由当地企业生产。仿冒商标和彩带均由河北沧州生产。这些运仿冒标的人比较谨慎,有时就用书包背着送到各个厂内。有关部门曾经查过,却没有找到这个制造仿冒标的工厂。
为了降低风险,各个饮料厂都没有配送货车,均由物流公司的货车统一配送到各地。一些小的销售商,直接用面包车或者三轮车,运送饮料到天津或河北等省市,然后在一些偏僻的集市上售卖。
记者在天津蓟县的一些集市上发现,许多人用面包车拉货在集市上售卖。据了解,2.5L仿汇源的果汁,是以12元6桶甚至更低的价格,从玉田县的饮料厂购来,以10元到15元3桶的价格售卖。购买者极多,大多数称买了用来送礼。
这些饮料瓶上标注着,果汁含量为30%。售卖的商贩向记者出示了厂家提供的质检报告,质检报告为玉田县质检所今年2月7日向唐山盛源饮品有限公司出具,其中对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的检测为2.4。记者随机购买了一些仿冒果汁,通过相关渠道检测,发现可溶性固体物的含量只有0.6到0.8,与商标标注的含量完全不符。
针对质检报告,记者采访玉田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所,该所以接受采访不符合程序为由拒绝。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