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州市消委会和广州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联合通过本报独家发布了十大行业消费潜规则。这十大行业消费潜规则,投诉量都居高不下,当中既有根深蒂固、广为消费者所熟悉的“行规”、“业规”,也有隐藏于各种消费环节、不易被消费者察觉但又极容易中招的霸王条款。
市消委会诚邀您参加
12315受理大厅开放日活动
本报讯(记者全杰通讯员赵慧娴、刘竞宇)广州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和广州市消委会将于11日上午举办12315受理大厅开放日活动,届时市民除了可参观12315受理大厅和了解12315指挥中心职责及运行情况外,还可现场投诉举报消费问题。市民可登录广州12315网站www.gz12315.com.cn注册会员并报名,也可登录大洋网天天315频道(315.dayoo.com)报名。
办餐厅会员卡享会员折扣却好难
数字:2009年饮食方面的投诉案件有800多宗,较2008年有所下降。
潜规则:1.擅自改单,增加费用;2.借特价菜,不开发票或恶意促销;3.随意收取服务费;4.会员卡有限制的优惠。
案例:卢小姐持有某餐厅会员卡,但在一次消费后结账时,服务员却称,她点的是特价菜,不能享受会员9折优惠。
说法:消费者要清楚赠券、会员卡的优惠使用方式,商家往往会设置许多限制条款。另外,酒楼要收服务费,须标示清楚,否则有价格欺诈嫌疑。
已交完安装费才得知没法装宽带
数字:2009年电信行业投诉案件3705宗,较2008年增长了162%。
潜规则:1.先收费,后告知无法“服务”;2.已缴费,却仍遭欠费停机;3.积分兑换,变成最低消费。
案例:邓先生通过电话报装宽带,交费后预约上门安装的师傅才告知,因他居住的地区没预留端口,所以无法安装。
说法:有法律人士表示,企业对消费者先收费、后告知无法“服务”,本身就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而这种情况在垄断企业当中非常常见。
买了块“金表”“纯金”面一擦便花
数字:2009年电视购物和网络购物投诉有近600宗。
潜规则:1.商品与广告宣传相差甚远;2.售后服务承诺不兑现;3.“网购”公司多虚假。
案例:梁先生通过电视购物买了块“金表”,折后299元,广告承诺纯金、耐磨、抗压、带钻石。而他收到货后却发现,手表的金色表面轻轻一擦就会划花。
说法:广东省消委会特约律师朱永平表示,若消费者到手的商品与广告不同,那商家涉嫌用虚假广告欺诈消费者。消费者可将该商品的电视广告录下,然后连同商品一起拿去有关鉴定机构。
办张“连锁卡”连锁分店优惠不同
数字:2009年广州市共有“会员卡”、“积分卡”方面的投诉近千宗。
潜规则:1.办卡后人走楼空;2.夸大优惠宣传;3.连锁服务不连锁、分店优惠不相同;4.卡内余额不能兑现、搬迁路遥不能退卡;5.“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
案例:曾小姐在一家连锁干洗店办了会员卡,使用时有些分店打八折,有些分店却打九折。
说法:会员卡的最后一项条款通常是“最终解释权归××所有”或“本公司拥有本规则的最终解释权”,这是商家刻意减轻或逃避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是“霸王条款”。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