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指南 -> 举报投诉
秋种在即,农资市场需净化
时间:2013-03-08 00:00:00来源:中国农民网作者:张海


  寒露前后看早麦。如今离10月8日寒露秋种时节已经为时不远,农民兄弟如何搞好秋种?他们对秋种又有何期盼?近日,笔者和不少农民交谈并对农资市场进行调研,从中了解到,农资市场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农资经营品种混乱。目前从事农资经营的业主,多为个体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数不多,少部分经营者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受过专业技术培训。往往到工商所办个照就能开张,以至于种啥庄稼用啥肥料,打啥药灭啥虫,亩用数量,用何药剂拌种等农业方面的技术知识,更是很难说清。这样不仅不能为农民作技术指导服务,相反还经常产生误导。

  二是经营服务不规范。笔者在许多农资经营店发现,虽然种子、农药、化肥等各种品牌都很多,但究竟哪些品牌的农资种子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哪个是淘汰的品种,哪个又是新推广的品种,往往比较混乱,店主有时也难以说清。有时甚至存在把常规种子当做良种卖,把灭虫药当除草剂卖的现象,以致造成农资官司不断。

  三是假冒伪劣根除难。乡村个体农资经营店,进货渠道五花八门,经销商多是送货上门,只要利润高,极个别经营户连非法推销的假货也敢进,以致种子无国家审定号,没生产日期,肥料含量不达标种田难以增产农药治不了病虫害,灭虫虫不死。这些假冒伪劣的农资,让农民叫苦不迭。

  农资市场牵动着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如何净化市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是摆在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依笔者之见,对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净化管理。

  一是由工商、农业、物价、质监等政府职能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逐个对农资经营店进行地毯式的排查,依法加大打假力度,对贩卖假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经营户除批评教育外,还应依法予以重罚。

  二是政府应建立一整套农资经营风险金制度,成立诸如农资行业协会等组织,让农资经营户每年缴纳一次风险金,由政府指定部门或农资协会管理,用于赔偿受害农民损失。对所售农资无质量问题无投诉的,风险金可再转下一年,真正让农民对农资市场放心。

  三是政府及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农资经营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使其成为行家里手。在对农资经营户培训的同时,要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农资经营户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一方农民致富。(新筠)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