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指南 -> 举报投诉
德喜莱掺混肥检测三项不合格厂家称难保全合格
时间:2013-03-08 00:00:00来源: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作者:唐豆豆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行业暴利的诱惑下,掺混肥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而与之相伴的却是发展中暴露的诸多问题。

  在2011年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化肥打假行动中,重点查处的生产不合格肥料案、假冒化肥案等10大典型案例里,7件事发于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掺混肥企业。

  日前,中国经济网记者获取的一份与德喜莱掺混肥有关的检测报告显示,包括氮、磷、钾、总养分在内的4条检测项目中,该肥料因3条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被判定为不合格。

  对此,作为该肥料生产厂家,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烟台众德)工作人员表示:掺混肥谁也不敢保证百分之百合格。

  而对于产品质量问题,上述工作人员称:每个厂都是自己检验的,只要自己检验,出厂合格就可以了。

  分析人士指出:掺混肥的原材料没有统一标准,在行业整体盈利艰难的大环境下,一些企业偷养分、偷成本太严重。

  重灾区:厂家不保产品百分之百合格

  复合肥、掺混肥、缓释肥、控释肥、有机肥9月8日,鲁南某地化肥经销商老丁用手指计算着他经营的化肥种类,数到最后,早已超出10个手指头所能计算的范围。

  在已经经营化肥生意10余年的老丁看来,当前的肥料种类虽已能用串形容,然而厂家的林立,但如问哪家肥料能够真正保证质量,他却不敢夸下海口。

  与老丁的谨慎相比,曾在山东济宁某化肥企业任职的李飞则更加直白:相比氮肥等单一品种肥料的低价,复混肥料简直就是暴利,而生产工艺更为简单的掺混肥更是质量重灾区。

  日前,中国经济网记者获取的一份由山东省化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报告中显示,规格型号为总养分&ge57%(19-19-19)某掺混肥料,在总氮质量分数等4项检测中,3项被判定为不合格。

  其中,除总氮质量分数达到20.6%外,有效磷、钾质量分数均未达到19%的合格要求,检测结果分别为17%、16.3%,因此两项的不合格,本应为&ge57%的总养分含量仅为54%。

  在上述检测报告中,依据掺混肥料生产所执行的GB21633-2008,该产品被判定为不合格。据送检该化肥送检的人士表示,该肥料为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烟台众德)所生产的德喜莱掺混肥。

  针对该化肥是否为烟台众德所生产,9月12日上午,中国经济网记者曾就此问题向烟台众德求证。该公司工作人员宋雪梅向记者表示,因已拆包,不能保证里面化肥就是其所生产。

  据该化肥送检人士称:送检样品可以保证百分之百取自该袋产品。而据该人士提供的生产许可证显示,该化肥生产批次为HZ,生产日期为2012年8月13日。

  在了解记者采访内容后,宋雪梅表示,相关领导都不在单位,业务也都已经出差,现在都不在家,生产、销售都已出差,月底才会回来。

  对于报告中所列化肥质量问题,宋雪梅称:质检问题答复不了你。宋同时表示,掺混肥谁也不敢保证百分之百合格,抽样不合理,随便抓一把抽,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是不合格的。

  监管难:掺混肥质量基本靠自检

  掺混肥和其他肥料不一样,是氮磷钾混合的,如果说单独拿出一包来,把氮或磷单独的挑出一点去,这个也就完全看不出来,从样品上没法确定就是我们家生产的。宋雪梅称。

  事实上,掺混肥料又称、BB肥、干混肥料,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化肥,是以单元肥料或复合肥料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机械混合制成,在混合过程中无显著化学反应。

  因生产工艺简单,自上世纪80年代于我国出现后,短短20年间,掺混肥行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在东北玉米产区,山东、河北小麦产区,无论是在工厂数量还是在产品销量上都有较大增长。

  有业内人士举例称:在黑龙江和吉林,掺混肥年销量达到百万吨以上,占总化肥量的30%以上。目前,在辽宁省正式注册的掺混肥厂超过230家,吉林、黑龙江也达百家以上。

  山东临沂一位有10余年经验的代理商认为:正是因为生产工艺简单,与复合肥的单一颗粒不同,颗粒颜色不一的掺混肥虽最好辨认,但质量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工商质检部门化肥打假案例的曝光度逐年提升,有机肥、复/掺混肥的不合格问题频频见诸报端。

  2012年3月份,有媒体报道,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在2011年化肥打假行动中,在重点查处的生产不合格肥料案、假冒化肥案等10大典型案例里,7件事发于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掺混肥企业。

  9月12日上午,在表示无法确认记者提供样品是否为烟台众德所产的同时,对于企业产品质检,宋雪梅称:平时的产品检验,我们自己检验就可以,质监局也有抽查,但次数、频率并不清楚。

  据此,中国经济网记者从烟台市质监局了解到,针对化肥企业的抽检,每6个月一次,其他时间企业则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自检。

  与此同时,相关分析认为:掺混肥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特别是当地小化肥企业,偷养分、偷成本太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掺混肥的原材料没有统一标准。

  不挣钱:部分企业或在偷梁换柱

  根据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通报的吉林省2009年第一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5个批次肥料产品不合格,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品养分含量不达标,其中众德掺混肥上榜。

  据了解,不合格产品为烟台众德下属吉林省众德肥料有限公司生产,具体为众德牌掺混肥(规格:总养分&ge55% 27-16-12 50kg/袋生产日期:2009-02-17),总养分不合格。

  中国化肥网相关资料显示,(总养分)含量过低,将导致植物生长不良,从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容易造成减产。单养分项目不合格,表明该化肥配比不合理,对农作物的生长及品质将产生不良影响。

  在经销商老丁看来:农民买肥最怕假,掺混肥料产品直观,农民可见原料构成,这一特点是很多农民选择掺混肥的重要原因。

  然而,随掺混肥行业近几年在我国北方市场的发展迅猛,特别是在东北玉米产区,山东、河北小麦产区,因总养分不合格所带来的影响范围或将增大。

  以烟台众德为例,该企业目前具有年产成品肥料100万吨的生产能力,其销售网络辐射东北、华北、华东及中原地区。

  然而,中国化肥网刊载文章中称:如果使用的有机肥,其有机质含量达不到标准及标明值要求,就失去了有机肥的作用。

  对于企业为何铤而走险,在经济本就不太景气的当前,削减生产成本或许是一些企业放弃质量,退而求其次的根本原因。

  在烟台市一家中型掺混肥企业负责人看来,不仅在东北,山东的掺混肥企业亦是因为港口的优势不断壮大,但因为当前整体经济条件不景气,已有70-80%的正规企业不挣钱。

  有数据显示:市场掺混肥中,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本该用二铵的用一铵代替,二铵和一铵每吨成本差800元左右,水溶性也差了很多也有厂家本应该用64%的二铵配制,可却用60%或57%的二铵配制。

  实际上我们目前的利润很低,正常情况下,中小型厂家真正挣利润在仅10-30元/吨的毛利,品牌产品能挣50-70元/吨。上述企业负责人如是称。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供求失衡、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特别是目前掺混肥行业发展也遭遇到瓶颈困惑,而这也让某些企业偷工减料的行为愈演愈烈。(彭斐)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