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话题
是志愿者还是“准村官”?大学生村官身份尴尬
时间:2009-12-03 09:19:28来源:作者:杨思语

         到基层去,到农村去。从2006年开始,上海有计划地选聘大学生村干部,截至今年年初,上海各区县已有“大学生村官”近千人,一些区县基本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的目标。上海青年研究中心最近对奉贤区100多名“大学生村官”调查访谈后发现,令“大学生村官”最尴尬的是自己的身份。

广袤农村大有可为

 

  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在被调查的143名“大学生村官”中,平均年龄为25岁,男女比例分别为48.3%和51.7%;其中在上大学之前来自农村的占65%,对农村环境具有相当的熟悉度;生源地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毕业于上海市高校,占95.8%,来自沪外高校的仅占4.2%;全市的“大学生村官”主要由三类村官构成:本市统一选聘村官占11.2%,“三支一扶”中“支农”村官占6.3%,自主招聘的村官最多,为82.5%。

  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普遍对农村抱有朴素的感情,认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86%的“大学生村官”报名参加农村基层工作的初衷在于到基层锻炼累积经验,并且这部分“村官”百分之百表示对于当初的选择感觉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不矛盾也不后悔。究其原因,主要与郊区多数“大学生村官”正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感情密切相关。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