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职业教育版上连续刊发的两篇关于高职院校搞科研的文章,不看内容,只看标题,也能略知其详:高职也可搞科研,且要大力发展科研。
看完这两篇文章,我想起了曾经从一个幼儿园教师那里听到的、分管教育局官员发表的关于幼儿园老师也要开展科研,科研不能成为幼儿园“短板”的高论。印象中,也提到几个需要,包括提高幼儿园培养质量的需要,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幼儿教师能力与素质的需要,等等。
在如此需要下——其实还可以加上其他的现实需要,比如教师评职称的需要、学校申报基地、树立科研品牌形象的需要——我们已经目睹了从幼儿园教师开始的论文情结。现在,高职院校经历最初的发展阶段后,也不甘寂寞,想用科研来提升学校品牌,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了,高职院校在旺盛的“需求”之下,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力进军科研领域。但在笔者看来,高职的这种办学方向,十分令人忧虑。
表面上,高职开展科研确实有“空间”,也有“需要”,但其实,上述高职开展科研的需要,与幼儿园老师开展科研要写论文的需要一样,是高职相关人员不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而对社会的需求会错了意。高职院校的存在,其重要(甚至可以说)唯一功能是培养人才,其对社会的贡献,是通过培养优秀的高职人才来实现,而不是再在人才培养之外,去开展科研——虽然有关人士说,开展科研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从重点大学的科研实际看,科研几乎从来不为人才培养服务,倒是一直在与教学抢时间、抢精力,以至于教学在科研的挤占之下,在学校中没有地位。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