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法庭对张旭平刺杀山西吕梁某村支书李世明一事公开审理。张旭平的辩护律师,当庭呈送给法官48个村组或单位、20996名成年人的签名。他们联名请求法院对张旭平从轻量刑。法官当庭未作出判决。(据12月2日《中国青年报》)
一个“村官”被村民刺杀,证据确凿,法庭对杀人凶手公开审理本该没有什么“回旋余地”,之所以当庭能够打住,关键的关键是沉甸甸的民意。
据我猜测,当场留给法官的疑问或者震撼应该是:“2万多村民为什么要为一个杀人犯求情?”各地一直关注“民生”、“民声”,2万人签名足以说明农民的心声。至于最终法官及其审判部门究竟该如何正确裁量此事,那是审判机关的事情。透过该事件本身,我觉得最值得让人反思的应该是:“2万人签名请求”的背后向人们留下多少疑问?
一,2万多人签名如果是真的,山西吕梁市委乃至省委应该考虑,这个村长是怎么上去的,而且还有那么多的光环。是否应该追究其上级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责任?
二,村里这么多人被法律处罚,究竟是他们违法犯罪还是冤假错案?是违法犯罪的是罪有应得,是冤假错案的应该平反昭雪。而且应该追究处罚制造这些冤假错案的罪魁祸首和帮凶打手。
三,被杀村长生了四个孩子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些提拔和重用村长的领导们的政策水平、基本立场就值得怀疑了。怪不得超生那么多了。这些领导们再不下台,国家的政策法令怎么能够保证贯彻?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