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创业带头人:向阳峪镇松塔沟村霍云凤
松塔沟村三面环山,一方邻水,是个有着集天地灵气,万手都滋养,更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霍云凤就生活在这样的村庄里。
霍云凤的娘家住在原来的孤山镇后兴旺村,高考落榜后就回家务了农。在贫瘠的土地上跟家里人辛苦的耕作了5年,不管家人和乡亲们这样努力,仍然没有改变家乡的面貌。也让她对农村大失所望。就在这样低糜和压抑的生活之中,迎来了改变她命运的“媒婆”是她家的远方亲戚,当媒人谈到说给她介绍的也是农村的,她的心里一下子就凉了,感觉这一辈子就算完了。她百般不愿意,但是迫于父母的面子和压力之下,她只能顺从了。没想到的是这样一见,却改变了霍云凤人生的命运……
他们彼此都相中了对方,在结婚之后小两口都没有离开过农村,但他们过得很欣慰,也很充实。因为她爱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更想让自己的家变得富裕,能够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为这样的目标霍云凤和丈夫齐心合力的辛勤劳作,也在努力的学着各种生产技术。那时松塔沟村就有好多养蚕和养羊的人了,霍云凤首先想到的是想到的是养羊,可是摆在面前的是没有圈舍,也要大量的资金。就这样她只能打消了这个计划,决定养蚕了。可是养蚕对技术上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她没经验,就在蚕上山之后向有经验的蚕农学习取经,希望到收获的季节能有个高的回报。可是事与愿违,霍云凤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还赔了500多元,丈夫很灰心很沮丧,抱怨的说这几个月白挨累了。想到别人都能赚到钱,霍云凤也很疑惑,对丈夫的抱怨也有着同样的感悟和理解。
冬季来了,又是农闲时节了。霍云凤就到养蚕时间久的人家学习和交流经验,当然也有着出呼意料的收益。他们说光在蚕场时管理上下功夫不能决定你的收成,因为最关键的是制种和出蚁的一段时间。这是一项有着很高技术含量的生产过程。霍云凤想到她没有收获肯定跟这方面有直接的关系的,就让丈夫去旗里的时候到蚕业技术生产办公室买了两本《柞蚕放养实用技术》。没事的时候就翻开看看,尽量的多掌握一些不懂的地方,非常认真的去学习和渗透。
到了第二年蚕期的时候,她按照在书里所学的知识,小心翼翼的,按步骤的去做每一个环节。蚕出蚁上山的时候也是非常的谨慎按照书里要求做完的。在整个蚕生长过程里,她仍然像上一年一样辛勤劳做,不让每个蚕饿着,做到有吃光的地方就挪走,多的时候就雇人,养蚕舍不得雇工是不行的,即要加大了劳动强度,又要增加投入。就这样一天天的看着蚕宝宝长大,霍云凤心里很是喜悦和欣慰。
就在这忙碌和期盼的时间过后,终于又到了享受劳动成果的时候了。这一年她家的收入比老蚕农还高呢,这让我们霍云凤欣喜万分,那年雨水不调和庄稼也丰收了。她家买了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为下一年的生产奠定了良好和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她家每年都托人到蚕种场,去买一把优质的好种,结合学来的经验,年复一年走到了现在,现在的蚕茧价格一路攀升,最高时每斤蚕茧6块5毛钱,一把茧可净挣15000—20000元。霍云凤的付出也收到了更大的回报。不但换了新四轮车,买了摩托车,还盖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仓房,生活上有了质的飞跃。
霍云凤的创业精神也感染着乡亲们,在她带动下,许多新婚的年轻人也都加入到养蚕的队伍,蚕宝宝让他们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他们的生活也在一天天的改变着。霍云凤是个热心的人,如果乡亲们在养蚕过程中有资金和技术上的困难,她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并把自己学来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正如她所说的:钱又不是一个人自己挣的,要互帮互助,富就大家一起富,这样才能更快奔小康。多朴实的话语,却显现出一个农村女人的高尚情怀。真诚的祝福霍云凤和她乡亲今后的日子节节高。(赵东全 赵丽媚)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