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
旗下网站·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农资类十强)!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资讯信息类
政策法规
新闻资讯
消费指南
农资知识
农资技术
市场信息
管理机构
生产厂家
流通企业
科教单位
媒体单位
服务单位
农网导航
三农专题
三农专题
新农合
家电下乡
一村一品
大学生村官
新农村
万村千乡
金农工程
农村合作社
网上互动类
供求信息
农资店铺
招商招标
生活用品
致富项目
书刊音像
会展服务
专家服务
人才服务
推广服务
策划服务
行业报告
农资博客
农资论坛
供求信息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农资商城类
种子市场
种苗市场
农药植保
兽药市场
化肥市场
农膜市场
农机农具
饲料饲草
种植器材
养殖器材
贴身宝贝
三农内参
打假维权
产品
企业
人才
展会
资讯
[高级搜索]
三农新闻
热点话题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国际采风
专题报道
农资动态
品牌快讯
频道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话题
蒜价猛涨 农民如何跳出“大涨大跌、时赚时赔”的怪圈
时间:2009-12-21 10:20:27
来源:
作者:山峰
近期大蒜成了各界关注的明星。疯狂、暴利等词一下子用在了昔日不起眼的农产品身上。作为高度市场化的一种农产品,放在更长的时间坐标下,我们不难发现,这次涨价只是蒜价大起大落的周期性变动中的一个小节点而已。类似的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的事情还有很多。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弱质的农业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让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农民持续增收?
时值严冬,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田野里却绿油油一片,旺盛的蒜苗几乎没脚深。今年蒜价高,很多蒜农脸上挂着轻松和喜悦。
一路走高的蒜价,媒体的连续报道,让这个远近闻名的大蒜之乡正处于舆论漩涡中。
蒜价涨“疯”了吗?
多因素促成蒜价上涨,主要还是供不应求
金乡县城南郊的南店子,坐落着该县最大的大蒜交易市场。这些天来,储蒜商王凤平几乎每天都要到这个市场去转转,看看行情,听听议论。
“今年五一节时还是3毛多一斤,没想到后来价格噌噌地涨,到8月已涨到2块3毛钱,接下来变得更高。”王凤平说。在济南的超市里,大蒜已经卖到每斤4元钱左右。
“近期大蒜涨价,主要还是市场供需关系变化造成的。” 华光集团董事长、金乡大蒜协会会长李敬峰说,“经过前年和去年的价格低谷后,种植面积减少,加上国际需求增加,出口旺盛,造成价格上涨。”
李敬峰介绍,金乡县常年大蒜种植面积60多万亩,连续两年的市场低迷后,去年减少了大约10多万亩。“按一般测算,金乡和周边县冷库储存120万吨是供求平衡的,今年的缺口大约在45万吨左右。”
“市场需求量确实在不断增加。全球发生甲流疫情和出口市场的回暖,客观上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需求增加。”
李敬峰说,有媒体说山西的煤老板和温州的炒房团来金乡炒蒜,并没有可靠依据。“即使有,也是少量游资,不至于对蒜价产生决定性作用。根本还在于供不应求,蒜价持续走高,一些蒜商惜售,客观上也抬高了蒜价。”另一位蒜商说。
金乡县副县长钟秀芳认为,主要还是供不应求造成了今年大蒜价格上涨态势,这仍属于市场正常周期性波动。
蒜价大涨,蒜农“发”了吗?
今年增收有限,算上前两年亏损,这三年几乎没挣着钱
按照金一村村支书周雪峰的说法,蒜价上涨,蒜农增收,蒜商高兴,形成了一种多赢的局面。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此多赢局面中,蒜农并非最大的赢家。在大蒜产业链中,蒜农是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弱势的一环。事实上,在此次蒜价上涨的传导链中,大部分蒜农增收有限。
陈庄村村民李永华一家种了5亩大蒜。他沉得住气,等到8月才出手,卖了个2块2毛的好价钱。去除成本算下来,一共挣了五六千元。
像李永华这样算是幸运的,大多数农民在6月鲜蒜只有1元钱左右时就出手了,以干蒜折合,相当于卖了个1块3毛左右的价钱。
“种蒜成本非常高。”李永华告诉记者,“按照去年成本算下来,一斤蒜只有卖到1元钱才能保本。其实农民平均每亩地也就挣几百元。”
“去年蒜价低,一斤只卖两三毛钱,我去年一亩就亏了2000元。”李永华说,“综合前两年的亏损,这三年几乎没挣着钱,算是在地里白忙活了。”
那么,大蒜涨价的利润是否都让蒜商拿走了?
周雪峰介绍说:“大蒜必须储存,否则会生芽。农民自己存不了蒜,只有靠蒜商建冷库。加上这个储存环节成本,超市再加价,卖个三四元很正常。很多人只看到了今年蒜商挣钱的一面,没看到他们去年、前年赔钱的时候,很多人真的是血本无归。”
蒜商王凤平对记者说,她与人合伙储蒜,去年赔了100多万元,李敬峰的华光集团去年则亏损608万元。基于此,很多蒜商都认为今年的蒜价只是一种正常回调。
明年怎么办?
蒜农得不到指导,只问耕耘,不问市场,成了惯性
山东省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秦庆武更关心蒜农增收。
秦庆武对记者说:“多年来,农户小规模经营,分散决策,导致大蒜种植面积不稳定,市场需求也不断变化,从而造成供需脱节,导致价格大幅度起伏。而作为生产者的蒜农,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价格低时,可能血本无归;价格高时,又被精明的中间商提前收购,因此获益不多。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蒜价大起大落,供求动态变化,种植面积谁来调控?农民种多种少,该听谁的?
周雪峰介绍说,金乡县种植大蒜历史悠久,10多年前,周边各县也积极引导农民大面积种植大蒜,加起来有200万亩。河南中牟、江苏邳州也都后来居上,分别种植几十万亩。对此,一位蒜商说:“培植特色农业和农产品,这没有错。但倘若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政绩不顾市场,那就是对农民不负责任。”
金乡县有关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在大蒜种植面积连续几年扩张时,政府也提醒广大蒜农注意风险,不要盲目种蒜。可也只能提醒而已,不能强制。而在蒜价走向低谷的时候,政府并没有足够的信息来预测来年的蒜价,指导蒜农当年种植。”
根据有关统计数字:2007年全国各地共种植大蒜1010万亩,到2008年骤降到555.5万亩,由此产生的供应缺口以及导致的蒜价大涨,是有关部门都没有预料到的。
实际上,这几年,政府的管理、指导和调控作用,一部分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转出去了,一部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弱化了。蒜农李永华说,他从来没有听到过哪个部门的提醒和指导,也许提醒过,不过他没有听到。
农民更多的只是按照多年的习惯继续种蒜,碰到价格高就挣一些,价格低就赔一笔。只问耕耘,不问市场,成了惯性。
秦庆武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要尽量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对市场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让这些信息进村入户。”
如何跳出“大涨大跌”的轮回?
农民组织化和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亟须提高
短短3年间,大蒜就绕着“大涨大跌、农民时赚时赔”的轮回走了一遭,其间冷暖甘苦,蒜农自知。
这一怪圈,有没有办法破解?
秦庆武认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是当务之急。政府要引导扶持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蒜农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实行科学、合理、专业的分工,专门从事购销服务,搞好市场营销;同时要提高产业化水平,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
采访发现,目前,大部分蒜农仍然没有成立自己的合作社或协会,种与不种,种多种少,价高价低,没人管,没人问。业内人士介绍,各地大蒜生产大多还处于无序、粗放发展阶段,组织化程度不高,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统一不起来,流通中的利润农民很难分享。
“其次,蒜商、进出口贸易公司也应组建行业协会,一方面可以防止因市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农产品积压贱卖,促进市场稳定;另一方面,可以联手做大做强。”秦庆武说。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长云认为:“蒜价的大起大落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开始明显强化。”他说,在“丰收跌价、减产涨价”的轮回中,农民总是滞后于市场的波动,永远赶不上点。本轮大蒜价格暴涨凸显了农产品定价体系缺失的问题。他建议,国内亟须建立有关交易市场,以规避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现象的一再发生。(记者 刘成友)
【
关闭
】【
顶部
】
上一篇:
北京:食用油禁止“限时限购”
下一篇:
“整村推进”下一步:呼唤配套改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
新用户注册
)
验 证 码: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娱乐资讯
遮不住了!郭富
央视名嘴段暄加
《星球大战:原
跑男7只齐聚!
历数韩红好人缘
任达华要给女儿
网上热销产品
沃土一年生抗倒伏黑麦草种子1KG
杀虫剂 艾格弗中国红杀虫剂 质量保证
莱二氧化氯测试盒
台湾卓尼AAA/AA/APC板热成型(灯罩)
饲料机械 武进养殖饲料机械 颗粒饲料机械
养殖器具:食槽-辅料槽
供应鸡笼;兔笼等养殖器材
双防大棚膜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中国政府网
中国工信部
中国劳动保障部
中国商务部
中国发改委
中国农业部
中国工商总局
中国一件事三农电商平台
国家质检总局
中国卫计委
中国乡村网
更多>>
中国农资供销网
|
农网导航
|
网站帮助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资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村村通·一路发三农信息化168网站群平台成员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资供销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zgx.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邮箱:zgnzgxw@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1 010-80449558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
客服: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