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话题
农民工冻死街头是社会底层境况的一个缩影
时间:2009-12-22 09:08:37来源:作者:杨思语

  近日,寒流抵达南京,夜间温度都在摄氏零度以下。洪泽县朱坝乡47岁的丁某,猝死在南京市安德门地铁站高架桥下。与死者同住桥下的民工还有三十多人,凸现当地民工目前困顿的生活状态。对此,网友诸多非议,社会广泛关注(据12月20日中国新闻网)。

  看了这则让人心酸的报道,不得不产生许多联想:都市一栋又一栋高楼建筑,安德门高架桥上呼啸而过的地铁线路,都凝聚着广大民工的汗水,而民工却在寒冬猝死街头;在他们饥寒交迫之时,某些官员或许正在温暖的港湾,或许正做着甜蜜的美梦;民工寒冬猝死只是民工所面临难题的一个缩影,折射出社会关爱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健全……

  农民工是我国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阶层,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平时,不仅付出得多、回报得少,而且受着诸多不公正的待遇。如何让杜甫笔下“路有冻死骨”的情景,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趋势中重现,应当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中,认真反思、系统研究、尽快解答的现实课题。

  现在,虽然南京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此事件,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防止出现类似情况。但是,农民工进城打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南京一地所存在的,也不是靠一时的应急措施所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如,11名农民工在温州打工致矽肺病等待近6年、5人已去世,赔偿仍无结果;河南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重庆民工遂宁打工遭欠薪,集资网上征讨薪方法;在南京溧水中建五局工地工头何成波因讨薪未果左手臂被砍落……诸如此类,都是不容忽视而又亟待解决的。

  解决上述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统筹谋划,劳动、民政、司法和建设、交通、卫生等部门与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密切协同,按照各自的职责,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与鼓励农民工进城“就业”政策相配套的社会关爱保障机制,把关受其疾苦,维护其权益,落实必需生存条件和劳动保障措施等,真正落到实处。唯其如此,农民工所面对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和谐社会的构建才不至于留下缺陷。(笪祖煌)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