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
旗下网站·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农资类十强)!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资讯信息类
政策法规
新闻资讯
消费指南
农资知识
农资技术
市场信息
管理机构
生产厂家
流通企业
科教单位
媒体单位
服务单位
农网导航
三农专题
三农专题
新农合
家电下乡
一村一品
大学生村官
新农村
万村千乡
金农工程
农村合作社
网上互动类
供求信息
农资店铺
招商招标
生活用品
致富项目
书刊音像
会展服务
专家服务
人才服务
推广服务
策划服务
行业报告
农资博客
农资论坛
供求信息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农资商城类
种子市场
种苗市场
农药植保
兽药市场
化肥市场
农膜市场
农机农具
饲料饲草
种植器材
养殖器材
贴身宝贝
三农内参
打假维权
产品
企业
人才
展会
资讯
[高级搜索]
三农新闻
热点话题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国际采风
专题报道
农资动态
品牌快讯
频道简介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话题
李克强和农民在一起的“三重身份”
时间:2015-09-29 00:53:09
来源:
作者:
李克强总理9月24日在河南许昌长葛考察高标准农田时,时而是熟稔种庄稼的“老把式”,时而是精通技术的“农科专家”,时而又是关心农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大国总理。不足半小时,李克强“三重身份”无缝切换,令现场的人印象深刻。
你这一亩地的产量,应该是1200到1300斤吧?
“看这种植的密度,你这一亩地的产量,应该是1200到1300斤吧?”站在雨后泥泞的田头,李克强指着眼前大片待收的玉米询问道。
在他身旁站着的,是这片农田的主人、长葛市老城镇和平社区67岁的老农张炳彦。他惊讶地连连点头道:“您咋知道?这块地去年的亩产就是1250斤。”
李克强笑了:“我一看就能看得出来。”
张炳彦家的5亩田,被并入了长葛市老城镇玉米高产创建千亩示范方,由农资合作社集中采购种子、化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这也是李克强总理专程来这里考察的原因。当他与乡亲们聊收成、拉家常时,总理关心的是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等中央政策的基层实践,能不能真正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李克强24日到河南长葛老城镇西关村高标准农田察看玉米收成。图片来自中国政府网
一亩地要播几斤种子?植株密度呢?一亩多少株?
田头的玉米植株已经超过一人高,沉甸甸地挂着一根根金黄的玉米棒。曾经当过大队支书、在田间地头干过重体力农活的李克强对这样的场景丝毫不陌生。他像一个种庄稼的“老把式”一样熟练地摘下一根玉米,拨开外皮,仔细观察里面细密的种粒。
“看这玉米颗粒饱满、没有缺损。”总理问道,“这是你们自己的新品种吗?”
一旁的长葛市农技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胡金环告诉总理,这是河南一家公司推广的新品种,一株玉米只结一根玉米棒,但每根玉米棒的种粒密度特别高。
李克强随即化身为一个“农科专家”,连连发问:“一亩地要播几斤种子?植株密度呢?一亩多少株?”
“现在一亩地要播5斤种子,植株密度是3900株。”胡金环说。
“我记得过去一亩地种玉米要种五六千株吧?看来通过推广新品种,现在地‘稀’了,但产量却大大提高了。”李克强说,“这个品种你们要好好研究。我听说还有更先进的研究成果,能把每亩的植株密度降到3000株以下。植株少一点、棒子多一点,这样日照吸收更好,生产效率也会更高。”
李克强登上收割机。图片来自中国政府网
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画面,已经成为历史了
“‘老书记’,可把您盼回来了!”看到李克强踩着泥泞走进田间,许昌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运来激动地跑上前来,握住总理的手说。
1998年,李克强调任河南,7年间历任省长、省委书记,改变了河南此前“就农业论农业”的思路。他力推以工业的模式发展农业,找到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17年后,当李克强总理重访故地时,这片农耕文明历史最为悠久的土地上,已经到处都是现代的农业机械。
专业农机手刘学建向总理展示了他新买的“自走式玉米机”:在千亩方开阔的场地内走一道,不仅收棒子、剥皮、取粒一次完成,还能现场秸秆还田。
“可得劲了!”刘学建骄傲地说。现场的人都笑了。
李克强登上收割机,和他并肩坐在一起,询问农机购买费用是多少、柴油价格下跌对经营有多大影响。
“像你这样帮农民收割,一亩地一年多少钱?”总理问。
刘学建说:“一亩地80块,带拉走是100块。”
“这价格比前几年高了啊!”李克强立即问。
刘学建解释说:“因为带送货嘛。100块钱,一亩地收获、还田,还包运送回家。”
他告诉总理,现在的示范方内的土地不仅由合作社“统一供种”,还实现了“统一犁耙、统一机播、统一机收、统一秸秆还田”,过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画面,早已经成为历史了。
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在田里走了一圈后,李克强的鞋底、裤脚上沾满了泥巴。他不管这些,抓紧时间向乡亲们了解有关农业政策是否在这里落地。
“你们觉得多大面积的连片耕地生产效率最高?”李克强问。看到周围老乡的脸色有所顾虑,他补充道:“你们先别管文件怎样规定的,就从你们生产实践的经验看。”
胡金环回答说:“从种子、化肥这些的投入来看,万亩方的产出效率肯定是最高的。”
李克强与他进一步确认:“你这是经过长期检验的实践经验?我们就要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句话,也被写入了一个月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文件里。
考察结束时,乡亲们把总理一直送上车,挥着手向他道别:“‘老书记’,要常回家看看!”
事后,张炳彦向来访的记者连连感叹:“俺真服了,总理对农业生产咋恁了解呢?简直比俺见过的农科专家还懂农头地间的事!”胡金环则把总理掰下来的玉米棒保存了起来。她说,这是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31年来“最珍贵的纪念”。 李克强总理9月24日在河南许昌长葛考察高标准农田时,时而是熟稔种庄稼的“老把式”,时而是精通技术的“农科专家”,时而又是关心农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大国总理。不足半小时,李克强“三重身份”无缝切换,令现场的人印象深刻。
你这一亩地的产量,应该是1200到1300斤吧?
“看这种植的密度,你这一亩地的产量,应该是1200到1300斤吧?”站在雨后泥泞的田头,李克强指着眼前大片待收的玉米询问道。
在他身旁站着的,是这片农田的主人、长葛市老城镇和平社区67岁的老农张炳彦。他惊讶地连连点头道:“您咋知道?这块地去年的亩产就是1250斤。”
李克强笑了:“我一看就能看得出来。”
张炳彦家的5亩田,被并入了长葛市老城镇玉米高产创建千亩示范方,由农资合作社集中采购种子、化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这也是李克强总理专程来这里考察的原因。当他与乡亲们聊收成、拉家常时,总理关心的是农业现代化、土地流转等中央政策的基层实践,能不能真正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李克强24日到河南长葛老城镇西关村高标准农田察看玉米收成。图片来自中国政府网
一亩地要播几斤种子?植株密度呢?一亩多少株?
田头的玉米植株已经超过一人高,沉甸甸地挂着一根根金黄的玉米棒。曾经当过大队支书、在田间地头干过重体力农活的李克强对这样的场景丝毫不陌生。他像一个种庄稼的“老把式”一样熟练地摘下一根玉米,拨开外皮,仔细观察里面细密的种粒。
“看这玉米颗粒饱满、没有缺损。”总理问道,“这是你们自己的新品种吗?”
一旁的长葛市农技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胡金环告诉总理,这是河南一家公司推广的新品种,一株玉米只结一根玉米棒,但每根玉米棒的种粒密度特别高。
李克强随即化身为一个“农科专家”,连连发问:“一亩地要播几斤种子?植株密度呢?一亩多少株?”
“现在一亩地要播5斤种子,植株密度是3900株。”胡金环说。
“我记得过去一亩地种玉米要种五六千株吧?看来通过推广新品种,现在地‘稀’了,但产量却大大提高了。”李克强说,“这个品种你们要好好研究。我听说还有更先进的研究成果,能把每亩的植株密度降到3000株以下。植株少一点、棒子多一点,这样日照吸收更好,生产效率也会更高。”
李克强登上收割机。图片来自中国政府网
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画面,已经成为历史了
“‘老书记’,可把您盼回来了!”看到李克强踩着泥泞走进田间,许昌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运来激动地跑上前来,握住总理的手说。
1998年,李克强调任河南,7年间历任省长、省委书记,改变了河南此前“就农业论农业”的思路。他力推以工业的模式发展农业,找到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17年后,当李克强总理重访故地时,这片农耕文明历史最为悠久的土地上,已经到处都是现代的农业机械。
专业农机手刘学建向总理展示了他新买的“自走式玉米机”:在千亩方开阔的场地内走一道,不仅收棒子、剥皮、取粒一次完成,还能现场秸秆还田。
“可得劲了!”刘学建骄傲地说。现场的人都笑了。
李克强登上收割机,和他并肩坐在一起,询问农机购买费用是多少、柴油价格下跌对经营有多大影响。
“像你这样帮农民收割,一亩地一年多少钱?”总理问。
刘学建说:“一亩地80块,带拉走是100块。”
“这价格比前几年高了啊!”李克强立即问。
刘学建解释说:“因为带送货嘛。100块钱,一亩地收获、还田,还包运送回家。”
他告诉总理,现在的示范方内的土地不仅由合作社“统一供种”,还实现了“统一犁耙、统一机播、统一机收、统一秸秆还田”,过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画面,早已经成为历史了。
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在田里走了一圈后,李克强的鞋底、裤脚上沾满了泥巴。他不管这些,抓紧时间向乡亲们了解有关农业政策是否在这里落地。
“你们觉得多大面积的连片耕地生产效率最高?”李克强问。看到周围老乡的脸色有所顾虑,他补充道:“你们先别管文件怎样规定的,就从你们生产实践的经验看。”
胡金环回答说:“从种子、化肥这些的投入来看,万亩方的产出效率肯定是最高的。”
李克强与他进一步确认:“你这是经过长期检验的实践经验?我们就要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句话,也被写入了一个月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文件里。
考察结束时,乡亲们把总理一直送上车,挥着手向他道别:“‘老书记’,要常回家看看!”
事后,张炳彦向来访的记者连连感叹:“俺真服了,总理对农业生产咋恁了解呢?简直比俺见过的农科专家还懂农头地间的事!”胡金环则把总理掰下来的玉米棒保存了起来。她说,这是她从事农业技术推广31年来“最珍贵的纪念”。
【
关闭
】【
顶部
】
上一篇:
三部委出台计划推进农业电子商务
下一篇:
工业街社区开展关爱残疾人康复知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
新用户注册
)
验 证 码: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娱乐资讯
遮不住了!郭富
央视名嘴段暄加
《星球大战:原
跑男7只齐聚!
历数韩红好人缘
任达华要给女儿
网上热销产品
沃土一年生抗倒伏黑麦草种子1KG
杀虫剂 艾格弗中国红杀虫剂 质量保证
莱二氧化氯测试盒
台湾卓尼AAA/AA/APC板热成型(灯罩)
饲料机械 武进养殖饲料机械 颗粒饲料机械
养殖器具:食槽-辅料槽
供应鸡笼;兔笼等养殖器材
双防大棚膜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中国政府网
中国工信部
中国劳动保障部
中国商务部
中国发改委
中国农业部
中国工商总局
中国一件事三农电商平台
国家质检总局
中国卫计委
中国乡村网
更多>>
中国农资供销网
|
农网导航
|
网站帮助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本网概况
|
会员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中国农资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村村通·一路发三农信息化168网站群平台成员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中国农资供销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2017
nzgx.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20904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233号
联系邮箱:zgnzgxw@163.com 联系电话:010-56021281 010-80449558 18610056221 18612925535
业务:
客服: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