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湖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全国首家出台的省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实施方案作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湖北版,将从职业培训、就业政策、用工管理、服务供给四个方面,推出30条改革举措,助推农民工转型,加快融入城市社会。全省600万农民工从中受益,占到了全省1300万产业工人的近一半。(9月6日 湖北日报、楚天金报)
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独特现象,是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当年农民工进城务工,为的是到城市赚钱回到老家养家糊口,盖房子、取老婆。三十多年过去了,第一代农民工老去了,第二代农民工接过父辈的铺盖卷,住进了工棚、走进了车间,渐渐成了农民工的主力军,城市社会建设、发展的新生力量。
但对于众多的农民工,尤其是农二代们来说,他们进城打工的目的已经不再是过去那样的赚钱回老家盖房子、娶老婆,而是要在城市买房子、买车子、娶老婆、生孩子,过城市人一样的生活不管城里接受不接受,他们脑子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城里人,不再想回到曾经的家乡家乡离他们渐行渐远,概念越来越模糊。
那么,农民工如何能在城里生活,融入城市社会,不是农民工想想就能实现的,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实施方案》,就为广大的农民工朋友创造了这样的条件,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是给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送上的大礼包。
显而易见,农民工能不能很好的融入城市社会,关键的因素是政策。长期以来,农民工被城市边缘化,就是因为政策不合情、不合理。一个农字让农民工即便是在城市里打工一辈子,干不动了,也只能回到家乡去养老。而对于越来越多的农二代,他们面临的是城市留不下,家乡回不去的尴尬。因此,如何解决农民工的转型,让他们能进入城市、建设城市,并且能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城里人,这是政府需要思考和拿出具体行为的事儿。
我们时常说要有感恩的心。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巨大贡献者,城市如何来对他们感恩应该是笔良心债。因此,给农民工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融入城市社会,也可看着是我们城市对农民工对城市建设、发展的感恩。而在我们共同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这样的政策越多越好,老百姓,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获得感就越多!
作者:易楚钧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