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麦主产区发生罕见旱情,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对当前抗旱促春管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农业部迅速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连续召开两次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国务院研究农业抗旱保苗等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抗旱促春管工作力度。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强调,在当前小麦主产区发生罕见旱情和抗旱促春管的关键时刻,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和国务院研究农业抗旱保苗等工作会议,对全力做好抗旱工作是巨大的鞭策和鼓舞。农业部要坚决按照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全力打好抗大旱、促春管、夺丰收的硬仗。
去年秋冬种以来,各级政府、农业部门高度重视今年夏季粮油生产,加上土壤墒情好,秋冬播基础较好,小麦面积稳中有增,油菜面积增加800多万亩,冬前苗情长势总体正常,小麦一、二类苗比例比上年同期增加3.2个百分点。但是,自去年10月下旬以来,北方麦区降水明显偏少,旱情持续发展,加之连续几次强降温过程,旱冻交加,对小麦安全越冬和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此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全国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重旱区达50年一遇。旱情呈现五个特点:一是秋冬连旱。冬小麦播种出苗以来,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连续3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降水较常年同期减少7-9成,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北方麦区遭遇了多年少见的秋冬连旱。目前,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普遍达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区达到特重程度。二是受旱面积大。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2月5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57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482万亩。三是受旱程度重。据主产省农业部门调查,由于长时间无有效降水,土壤失墒严重,北方麦区大面积出现3-10厘米干土层,旱情仍在持续发展。四是旱冻叠加。在旱情持续发展的同时,去年12月初以来,冷空气活动频繁,尤其是1月20日-25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袭击,加剧了旱情影响。五是可能出现冬春连旱。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旱情还将进一步发展。预计北方麦区旱情短期内难以解除,一些地区将出现冬春连旱。
严重旱情已经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进程,目前麦苗叶片数普遍比常年少1片,小苗、弱苗、黄苗比例增加。河南、安徽、山东三省已有230多万亩出现点片死苗现象。冬春连旱影响将更为严重,不仅可能造成更大范围的枯苗死苗现象,而且直接影响小麦的返青和起身拔节,进而对夏粮产量造成严重损失。
面对严重旱情,农业部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旱情,加强调度会商和监测预警,及时研判形势,迅速动员部署,制订技术措施,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加强服务指导,督促工作落实。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及早动员部署。去年12月中旬旱象露头之际,即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灾情监测,落实抗旱防冻措施。根据旱情发展,于1月21日启动抗旱二级应急响应,2月2日把抗旱应急响应级别提升到一级。2月3日,召开全国抗旱保春管工作视频会,除了19个夏季粮油主产省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外,还请11个小麦主产省政府分管领导参加,对抗旱促春管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推动迅速掀起以抗旱为中心的春季田间管理热潮。二是加强工作督导。元旦刚过农业部就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河南、安徽等7个旱情严重的小麦主产省开展抗旱督导。随后,部领导带队深入重灾地区,督促落实抗旱措施。三是及时会商研究。元旦刚过,即召开气象、农业、统计等部门专家参加的会商会,研究提出北方麦区抗旱技术措施。随后,召集山东、安徽等8个主产省农业部门和小麦专家,研究有针对性的抗旱防冻措施。春节一过,农业部即与中国气象局对当前旱情和未来天气趋势进行了紧急会商,并召集小麦专家专题分析小麦受旱形势,研究下一步抗旱措施。四是强化技术指导。去年12月中旬,农业部派出6个专家组分赴小麦主产区,指导农民落实冬前田间管理措施,提高抗旱防冻能力。元旦节假日期间,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赴受旱较重的河南、安徽等省,与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一道,研究制定抗旱防冻技术方案。1月中旬,又组织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的气象和农学专家,再次赶赴河南、安徽,调查评估灾情,指导抗旱工作。
据悉,农业部继续加强工作督导、强化技术指导,已再次下派11个抗旱工作组和12个专家指导组,分赴安徽、河南等重旱省区,扎实抓好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截至目前,农业部先后共派出4批18个督导组、20个专家指导组赴受旱省区指导抗旱工作。紧急组织编印了9种分区域抗旱应急技术明白纸,10万张明白纸已送达旱区。
目前,各地抓住立春前后气温回暖的时机,充分发动群众挖掘水源,千方百计加快冬灌进度,努力扩大水浇面积,抗旱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据农业部2月5日农情调度,8省旱区受旱麦田中已灌溉面积7877万亩,占受旱面积的50.2;已追肥面积为4190万亩,占受旱面积的26.7。
下一步,农业部门将认真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加大工作力度,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抗旱保丰收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迅速掀起抗旱高潮。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旱情发展,坚持应急值守,强化灾情调度,实行日报制度,及时反映旱情动态和抗旱进展。组织旱区农业部门,采取包县包乡包村指导等形式,进村入户,责任到人,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继续下派抗旱督导组,扎实抓好抗旱措施的落实。2月中旬,农业部将在河南召开全国小麦抗旱春管现场会,进一步推动以抗旱为重点的春季麦田管理工作。
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坚持科学抗旱。继续组织查苗情、查墒情活动,及时完善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增强技术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继续派出专家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帮助农民落实技术措施。同时,加强对高产创建示范片和非旱区的技术指导,努力提高单产,力争做到旱区损失非旱区补、低产麦田损失高产麦田补。
三是加快春灌进度,坚持肥水并进。指导各地利用各种水利设施和抗旱机具,千方百计加快春灌进度,努力扩大水浇面积。坚持肥水并进,抓住小麦返青期,对一些脱肥、脱水、发黄的小苗、弱苗麦田,早施返青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提高分蘖成穗率。
四是加强沟通协调,保障物资资金供应。配合供销、石油等部门,做好抗旱所需柴油、化肥等物资的调运调剂。积极争取财政对抗旱资金的补助,重点用于抗旱用油、用电以及施肥补贴。争取信贷资金支持,扩大小额信贷规模,满足农民抗旱资金需要。抓紧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提早购买水泵、喷灌机等抗旱机具,组织农机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搞好抗旱机具的调试、检修,做好抗旱柴油、零配件等物资供应,确保机械正常运行。
五是加强病虫防控,减轻危害损失。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的监测预报,坚持周报制度,及时发布病虫信息。对小麦条锈病继续采取“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策略,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完善防控预案,提前储备农药、药械,做好应急防控准备。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推进统防统治和专业化防治,加强对机手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努力提高防治效果,有效减轻病虫草危害。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