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三大创造解放农民农村改革亟需解放土地
包产到户、村民自治和乡镇企业的嬗变昭示改革方向
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来的艰难困苦,有目共睹。在这三十年中,号称中国农民三大历史性创造的经历,更为坎坷崎岖,它们分别是:包产到户、村民自治和乡镇企业。这三大创造一脉相承,环环相扣,步步递进,在改革三十年的版图上抹上浓重的色彩;然而,在新形势下,它们都不约而同地遭遇困境,人们在苦闷中企盼:农村下一步改革路在何方?
10月9-12日,中国共产党将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讨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可能会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如火如荼的时刻,上应历史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下接建国六十周年,本次大会的召开注定意义非凡,新一轮农村改革,或将轰然起航。
包产到户敢教日月换新天
一个小学生作业本的格子簿,整整一页是18个鲜红的手印。1978年12月的一个晚上,冷风扑面,乌云笼罩着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一间破陋不堪的茅屋里,目不识丁的队长严俊昌带头,18户户主摁下手印后,分田单干、包产到户已经没有退路。
在举国学大寨的日子里,顶着千古罪人的骂名,唯有鲜红的手印,才能展现他们行为的悲壮。严俊昌们没有退路,贫穷将他们逼上了悬崖。1966年到1978年,总计156个月里,这个小小的村庄有87个月靠救济度过。
贫穷浸肌浃髓,全国农民及其他阶层,与小岗人感同身受。1978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量只相当于1957年的水平,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70多元,经济面临崩溃,酝酿着破茧而出的萌动。旋即,小岗人杀出血路的做法如风起青萍之末,在经邓小平及1982年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