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部委资讯
中国农科院副研究员卢布博士提出:汶川农区重建应分3个区域
时间:2009-11-11 14:14:27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成龙

  5·12汶川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也造成了多处农区的严重破坏,如何科学重建家园、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是灾区人民也是很多对口支援部门十分关注的,这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巨大工程,做好科学规划非常重要。为此,记者日前专程采访了区域农业发展和农业资源管理利用专家、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区划所副研究员卢布博士。他认为,汶川地震灾区应按照“科学合理、持续有序、稳步推进”的原则开展农区重建工作。针对汶川地震灾区地形地貌、农业资源环境以及农业和农村社会发展状况,卢布博士提出了将汶川地震灾区划分为3个类型区的统筹规划科学重建的观点。

  卢布博士是这样划分汶川灾区3个类型区的:分别是震中的河谷区、及其东南侧的山前平原区和西北侧的山地高原区。震中河谷区大体从都江堰沿河谷向东北方延伸300多公里到甘肃文县、陕西宁强一带,是岷江、涪江等河流和国道、省道集中的区域,分布着数座县城和数十个乡镇,是人口和基础设施相对集中,生态地质脆弱,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恢复重建的难度大、任务重。震中河谷区东南侧山前平原区,属于四川盆地的西北缘,是农业高度发达、村落相当密集、农村社会相对发达的地区,由于房倒屋塌,农田渠系毁坏严重,恢复重建工作量也比较大。震中河谷区西北侧山地高原区,这里海拔较高、气候冷凉、人口密度较小,是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发展农牧生产的地区,本次受灾程度较小,恢复重建任务较小。

  对于震中河谷区重建,卢布博士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要将维持该地区生态稳定作为农业和农区重建的重要任务来抓。他提出,在这一区域适度超前配置布局主导产业,适度合并乡镇、村落,科学规划农村,将不适合居住地区的人员异地安置等是十分必要的。

  在农业生产方面,卢布博士认为在这一地区要本着“粮油-林果-养殖-水产”的顺序恢复,对地质条件较为稳定、地块面积较大的农田集中要抢农时、抓生产,对坡地果林地块进行评估后恢复生产,在此要杜绝新开果园茶园,对河滩、山坡的农田和水面暂时不要利用,待交通完全恢复、疫情威胁有效控制后再恢复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对于道路两侧、城镇周边的山坡要绝对禁止开发,以免滑坡、泥石流、塌方等次生灾害危害交通、通讯和集镇。

  卢布博士建议,在农区重建中要发挥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组织农民成立互助组、合作社,将房屋修建、农田整治和生产恢复有序推进;由中央和省里派遣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督导,协调处理乡镇机构重组、村寨机构重建、村落建设规划、生态保护、灾民安置、基础设施复建和农业生产恢复等主要问题。由于这一地区山多田少,发展规模农业没有可能,必须坚持走生态特色农业的路子,如恢复冷季蔬菜产业就是较好的选择。但是,只从农业找出路难度很大,所以要继续将农民异地务工作为重要的救灾手段,为灾区农民提供谋生渠道。

  对东部山前平原区的恢复建设,卢布博士提出了要以田间道路、渠系为重点,以新村建设为核心,合理规划,全面恢复种植、养殖生产的观点。他说,应该看到地震对于调整该区域产业结构和村落布局,对于构建新型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和先进的乡村社区服务模式从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个契机,要抓住机遇,派遣专家,科学规划,提供服务和指导,如四川农科院和中国农科院的专家们提出的“水改旱”、“再生稻”等技术,在此就能发挥一定作用。

  对西部山地高原区,他认为,要以恢复农牧业生产为重点,对村落和基础设施进行相应的修复为重要工作。要发挥当地党政领导的核心作用,充分考虑民族区域的生态、文化特点,将社会稳定和生产恢复工作搞好。

  在采访中,卢布博士始终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汶川农区重建工作一定要和当地城镇、工矿、道路等重建工作统筹考虑,杜绝各行其是,盲目上马,造成资源浪费、生态恶化等新问题。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