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部委资讯
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时间:2009-11-11 14:17:3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刘玉

  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粮食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作用日益提升,粮食供给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认真总结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的实践和经验,不断深化对粮食生产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纵观世界农业发展,无论是在传统农业阶段,还是在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中,粮食始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战略性物资,粮食生产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在这一转变进程中,无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怎样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发展粮食生产仍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又是粮食消费大国。目前,我们既有抓好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又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无论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近些年来,我国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断加大扶持农业发展力度,粮食生产增长较快。粮食连年丰收,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成功实践,是扶持农业发展政策的重大成果。

  越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越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越要重视和强化粮食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一些地方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粮食的增效增收作用降低。特别是随着农业比较效益的下降,有的地方出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等倾向。产生这些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长期影响和扶持粮食发展长效机制尚未健全的结果。我们应该明确,粮食生产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必须切实重视发展粮食生产。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方略的实施和扶持农业发展政策力度的加大,粮食生产必将进一步稳定发展,必将在农业增收增效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更大的基础性作用。

  当前,我们正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现代农业,首要目标仍是确保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因此,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坚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始终加大对粮食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工业化与粮争地,防止城镇化与粮争地,防止生物质开发与人争粮,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理顺农产品价格体系,正确处理农产品比价关系,克服和化解粮食生产和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

  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粮食安全。近些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对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事实证明,粮食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发展中大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性。粮食既是一般性消费品,又是特殊的商品;既是工业原料,又是战略性物资。我们通常说,粮、煤、电、油、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其中粮食是第一位的。必须始终把维护粮食安全放在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粮食安全都面临新的考验。对此,我们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构建和强化自身的粮食生产和供给体系。

  三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当时的资源状况和经济、技术条件所决定的,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相对稳定实现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主要包括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抗御风险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这些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实践证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建设的过程,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分不易。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国家综合经济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从总体上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较高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不会形成很强的经济实力。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既要看科技实力、工业实力和二三产业实力,也要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其他实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保障作用,其他实力才有巩固和提高的基础。同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也是其他实力的集中体现。农业科技进步、农业装备水平、农业服务体系和农业扶持政策又都取决于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因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四

  粮食有效供给能力,是由粮食总量、质量、种类、流通、储藏、调控等综合因素形成的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数量充足、质量安全、种类丰富、运输快捷的有力有效的粮食有效供给能力,整个社会保障能力就难以正常发挥作用。

  粮食有效供给能力是国家社会保障能力的核心。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是多方面的,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这些保障都是以粮食有效供给能力为基础。粮食供给是最大的民生,只有具备了粮食有效供给能力,国家才有足够的社会保障能力。还要看到,随着城镇化推进和人口转移流动,加之消费需求多元化优质化提高,保证粮食有效供给的难度加大。当今的粮食有效供给,不仅要保证总量需求,还要保证品种结构需求;不仅要保证大品种农产品需求,还要保证小品种农产品需求;不仅要保证区域性需求,还要保证季节性需求。任何一种需求供给能力的不足或缺失,都可能影响粮食有效供给。

  我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规模大,乡村人口布局广而分散。人口粮食消费和饲料粮食消费数量巨大,粮食需求和供给具有放大效应,保证我国粮食有效供给任务繁重而艰巨。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必须保持自有、有效的粮食供给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断加强粮食生产体系、储备体系、供给体系建设,形成坚实有力的粮食有效供给能力。(作者尹成杰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