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云:饥民即暴民。故此,2008年多事之秋,相比股灾、油荒、美元滥贬、金融危殆、贸易疲软等经济衰退迹象,更令全球紧张的是,大粮仓诸如泰国、越南、印度、欧盟等地出粮罕见地集中告急。而作为人口大国,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未敢轻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石地位,政策扶助方面屡有倾斜。な年发展不忘根本的坚持,令国家总理温家宝可在全球粮荒肇始之当下,能自信宣示: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36国今年食物短缺
香港商报今日综合报道,人口续增、灾害冲击、美元贬值、能源紧张等诸多因素,终结了20世纪的农业技术创新带给世界的廉价粮食丰足时代。
作为近半人口的日常主食,大米的动荡更攸关全球政经局势。3月27日,全球大米基准价的泰国大米报价从每吨580美元涨到了每吨760美元,涨幅超过了30,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同日,柬埔寨和埃及亦公布了大米出口禁令。
紧接著,越南3月28日宣布,今年大米的出口量将大减22;印度也称,将出口大米的最低价格大幅调高近五成。联合国粮农组织2月即已警告,36个国家今年将面临食物短缺;6月底,全球大米库存将降至1984年以来的最低点,至7210万吨。
十年间中国两度负重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以巨大代价承诺人民币不升值,为全球经济稳定作出贡献,表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本轮全球粮食告急之时,人口最多、田地不足的中国再度向世界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