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部委资讯
档案利用效果实例选编
时间:2009-12-14 09:38:54来源:作者:大山
  

档案利用效果实例选编

 

编辑说明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凭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的这种作用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档案和档案工作,该《档案利用效果实例选编》一书中记录的大量实例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在编辑过程中,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入选实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真实性。该《档案利用效果实例选编》对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进一步了解档案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档案意识,从而进一步重视支持档案工作,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作用。

                                       编 者  200610月 

 

 

 

 

 

[档案发挥政策依据作用]

之一:一份工资单定命运   

2003年“十一”假期刚过,我局退休干部刘明和高兴地来到宜都市农业局档案室,并感激地说:“谢谢局档案室保存了《一九七三年宜都县农业局工资发放表》,此表改变了我的命运!”

事情是这样的,2003年我市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当年市委、市政府下发文件,做了许多钢性规定,总的原则是“无情分流,有情安置”。并希望任命人、单位都不得逾越这些红线,否则追究经办人及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有情安置中的一条就是“凡是工作连续满三十年的,享受退休待遇”。我局干部刘明和当时在聂家河镇农技站工作,经过研究市政府出台的文件,对享受退休待遇十分自信。他到市人事局、聂家河镇政府办公室及当年最初参加工作的单位(地方)去查资料,因种种原因都无法取得原始凭证。正在他焦头烂额时,市农业局马传信同志到聂家河镇农技站指导工作,听说此事后提醒说:“何不到农业局档案室去查你七三年的工资单。”刘明和顿时茅塞顿开,经查,市农业局档案室资料保存的相当完整。这是最好的原始凭证,他迅速到市人事局办理了登记手续。

之二:档案齐全为改革提供了方便

2003年是我市农业系统改革变动较大的一年,涉及的人多、面广,需要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档案。分管政工人事的同志想到了局综合档案室,将需要查找的档案年度和范围一个清单开到档案室,查到了几十卷有重要依据的档案,从而十分方便、快捷地形成了改革方案。事后市里涉农的单位只要是找不到的档案就来农业局综合档案室,每次也都有他们所需要的收获。

之三:档案提供法律依据

200611《公务员法》实施以后,对公务员身份的确认都必须有历史的依据。我局是涉农大局,也有很多的干部从这里升迁,为了查阅历史档案,我局综合档案室全力配合,先后20多次提供方便。

之四:档案为落实政策提供依据

20069月,宜都市政府发文对退离休老干部继续执行津贴政策,但必须有执行政策的依据。分管政工的同志找到局综合档案室,查阅了30多卷有价值的资料和凭证,完满地为所有应该享受津贴的老干部提供了依据。老干部们不仅为享受到党的政策高兴,也为档案资料齐全、农业局办事效率高而满意。

 

[为编史修志提供丰富翔实的资料]

之五20036月,市史志办的同志前来我局综合档案室要求帮助查阅有关档案资料,以便宜都志。县志是记录我市建设和发展足迹,留给后人的历史鉴证,因此,我局领导给予高度重视,亲自带领局档案员认真仔细查阅了几十卷档案,为县志的编写工作提供了真实、准确、丰富、完整的资料。

之六:我局每年都参与了《湖北年鉴》的编写工作,每年参与《年鉴》编写工作的同志来综合档案室查阅资料,都会查阅到形成的最新文字材料和数据资料,这些资料为编研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参考,工作人员说:“档案重要,综合档案室更是重要,有了新的检索工具,查什么都方便、快捷”。

 

[基建档案发挥重要依据作用]

之七:为农广校房屋维修提供重要依据

20036年,农广校一楼房屋出现裂缝需要维修,找到施工单位后对方要求提供土地使用证和房屋建筑施工图,而现在农广校的同志都是新人,根本不知道土地使用证和建筑施工图在什么地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们来到了局综合档案室,令他们高兴的是综合档案室将所有的农广校基建档案保管的相当完善。来查档案的同志高兴地说:“短短的十分钟解决了大问题。”

之八:档案为房屋改建提供重要依据

我市实行房改以来,局属的宿舍有一部分变更为外来人员,他们认为宿舍的结构需要改造;局属单位的职工认为房屋装修一下会比现在更好。这些都需要借助房屋的结构图和建设施工资料,为这项工作,局综合档案室先后提供60多次原始档案资料。

之九:档案为土地权属提供重要依据

我局在陆城范围内有多处住宿和办公场所,所以与外单位和个人想临的地段也多,时间长了不免造成一些土地权属的争议,每次的争议都是在档案室保存的历史资料的证实下而友好地解决。为这类事,局综合档案室提供了20多次重要依据。

 

[设备档案为企业节约资金]

:设备档案为省果树苗木繁育场设备维护节约数万元资金

湖北省果树苗木繁育场是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温网室有大量的高科技设备,每年都要定期维护,请厂家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2006年上半年维护时,场里的技术员找到了档案室,查寻了设备档案,其中大部分是自己能够维护的,仅一项就节约开支3万多元。

 

[档案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之十一:档案服务和解了集体上访

2004年是我市乡镇农技部门实行体制改革,从事多年的农技干部一夜之间将改变自己的干部身份,一时情绪很不稳定。为缓解这一局面,局领导高度重视,安排政工干部和档案员结合上级的精神查找大量历史资料,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并努力向上争取政策,使相关人员的工作得到妥善的安排,和解了集体上访。

之十二:档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2005年,我市乡镇畜牧系统实行改革,相当一部分畜牧干部的档案在本系统内无法查找,于是他们来到农业局综合档案室查寻了几十个卷宗,终于找到了相关的资料,补齐了相关手续,落实了相关政策,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之十三:档案补足了他的工龄

  2001年乡镇农技部门改革时有几条分流渠道,其中有一条就是达到30年工龄可以享受正常退休,有一位干部就是因为12年的工龄而不能享受这一政策。当时工龄的计算考虑了多种情况,在国营农场工作的时间都计入工龄,这位同志正好符合这一情况,但苦于没有证据,他怀着不安的心情来到农业局下属的原种场查找档案,惊喜地发现他儿时在原种场工作的记录相当完整,就这一档案补足了他的工龄,使他享受了相应的政策。

 

[档案资料带动了一方经济]

    十四天然富锌茶  得益于土壤普查

 “天然富锌茶”,为潘家湾乡人民,甚至宜都市人民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个著名茶叶品牌,最初得益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宜都县第二次土壤普查”。

九十年代初,我市山区乡潘家湾乡盛产茶叶,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区位闭塞等,茶叶始终卖不出好价钱。时任我市拔尖人才,著名茶叶专家、高级农艺师翁寿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苦思敏想,始终找不到突破口。一九九三年,正在金盆山等地现场考察的翁老偶然听说这里的土壤富含锌,他顿时豁然开朗,一边组织人员采取土样,一边到县农业局档案室查取土壤普查资料。当翁老看到“宜都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档案后欣喜若狂,连声大叫“好!好!好!”,“有了这些档案资料,潘家湾人民将省去好多的人、财、物投入”。在翁老等特产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今天的“天然富锌茶”成了潘家湾乡农民的致富敲门砖,成了潘家湾乡的支柱产业。现如今,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农民在谈到茶叶时还津津乐道,翁老说:“如果不是土壤普查的详细资料,天然富锌茶最少迟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出道”。

之十五:利用“三农”档案发挥三大效益

一、建档背景

磷矿渣是现代化工企业利用新工艺生产磷复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灰白色粉末。对这一废弃物的治理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困扰世界的难题。其本身基本上没有再生利用价值。大量地弃置堆放后对周围生态环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危害。一是粉尘恶化空气;二是污染地下水源;三是直接减少了耕地面积。

宜化楚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磷复肥过程中,每年产生磷矿渣100多万吨。企业为堆置这一工业垃圾,已先后在陆城腰店子、枝城三板湖村征用或租赁土地近1300亩(目前堆置面积350亩),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该企业在陆城腰店村堆置磷矿渣近40亩,总量4万吨,客土覆盖由于规划不当(主要是排水系统和复垦方案),不能种植作物。且经雨水冲刷后污染了该村位于渣场下游的100多亩耕地的灌溉水源,每年由此引起农田污染事故纠纷。2004年,经我局环保站现场鉴定及后期测定,该村所种植的10多亩中稻产量损失超过50%2003年,该公司在枝城三板湖村征用土地近300亩(原计划使用12年,根据目前排放量最多还能使用2年),每年因磷矿渣粉尘引起了农作物污染事故纠纷更是多达10余起。该企业经常遭受到封门堵路等恶性事件的困扰。

二、归档内容

20053月,我局应宜化楚星公司委托,汇同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的专家提出了在三板湖村磷矿渣场进行复垦种植试验的总体方案,对客土覆盖,排水设施的配置以及小区农作物种植试验做出了详细的规划,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档案资料。

一是完成了试验小区的种植任务,全程跟踪建档。对磷渣场在碾压平整的基础上,严格按高于60公分的标准完成生土覆盖面积90亩,排溉主渠道、支干道灌溉用储水设施己基本配置到位。在己覆盖的范围内,我们选定了复垦种植试验小区,在精耕细作、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我站安派专业技术人员,亲自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从农作物种类确定、品种的选定、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等每一个关键环节,我们都进行了严格的设计把关。按设计方案要求,移栽和点播的试验品种主要品种有玉米、南瓜、花生、豇豆总五个种类,种植面积累计30亩。其中玉米为主栽品种。

二是对试验小区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跟踪观测。全面记录了播种期、萌芽期、萌芽率、株高、叶片数等植物生理指标。如对玉米的种植试验,就采用了两个品种,即“中金368”和“临奥1号”,同时将回填生土与附近熟土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对比,确保了试验结果的准确。

三是制定落实了种植种植试验区生态环境指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监测对象包括土样、水样、大气样以及植物组织。对监测结果做了详细记载。

三、档案利用的效益

通过半年的复垦种植试验,复垦区种植农作物生长情况与正常熟土所种植同类农业作物相比,产量和品质无明显差异,试验获得成功。4-8月作物生长期间,对试验区和对照区作物生长指标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各种作物生长指标与对照区相当。7月下旬我测产,试验田“临奥1号”593单产公斤,“中金368”单产524公斤,同样种植方式在试验区附近熟土种植“临奥1号”单产386公斤。收获期间,我们对试验区主要农产品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检测表明,各项指标均合格。九月上旬,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出具了复垦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这一专题档案的建立和利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1、对磷矿渣的治理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较好的解决了民企矛盾。

2、通过试验推广,为村方再造耕地1000亩,按每亩每年生产总值1500元计算,每年可为农民创造收入150万元。

3、渣场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大幅降低。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