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在快速发展中提升农村的环境质量,成为摆在基层环保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
山东省章丘市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原则,全面强化农村污染防治,多措并举促进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成为同类地区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典型和样板。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合理规划农村环保工作。章丘市遵循保护和改善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先后编制了当地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生态市建设规划、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等规划计划,从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规模化畜禽养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节能减排、生态村建设、农村能源工程等10个领域入手,建立起完善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规划建设了一批生态建设示范工程,达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以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努力建设“清洁水源”。为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章丘市积极对辖区内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拉网式排查,对饮用水水源地周围的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进行详细摸底调查,并及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要求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做到正常运转,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改建任何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地无关的项目,进一步完善保护区内的各种防护措施。
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清洁家园”。章丘市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村“三大堆”(草堆、粪堆、垃圾堆)为治理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投资近3亿元,新建设垃圾箱(池)2685个,整治坑塘排水沟渠815处,共计44万米,栽植绿化苗木132万株,建成了示范村10个,生态文明村100个。
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努力建设“清洁田园”。章丘市以控制畜禽养殖业排泄物排放量为主线,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畜牧业为方向,把畜禽粪便污水处理和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大力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等清洁生产和生态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畜牧污染的源头控制。
以生态农业为突破口,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章丘市积极聘请国内有机认证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大力发展无害化农业、绿色农业的基础上,以有机林果、有机蔬菜、有机粮食的生产和有机生态旅游业的开发为重点,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先后建设了6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目前全市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达到148个,涉及粮食、蔬菜、水产、果品等多个行业。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