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蔡永飞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是对“十二五”规划基本内容的概括,体现了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基本精神。阅读全会公报,人们可以看到“十二五”规划将带给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也可以看到“十二五”规划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诸多利好。
全会对“十二五”时期作为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总体判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基础。同时,全会对“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强大推动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今后的发展就必须对迄今为止仍然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作为我国发展的薄弱环节的农村、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的发展付出更大努力。
实现全会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关键点和难点都在“三农”。要实现“十二五”期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在于解决好数亿农业人口转移到非农产业、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镇化,从而大幅度提升国内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这一政策目标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里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很大的政策含金量,体现了“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决心,预示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将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重要进展。
全会关于“十二五”期间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要求,受益最多的将是农民。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其重要内容,就是要在统筹协调区域发展过程中,提升农村区域的发展水平,增进农民的福利。特别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农村将成为实施这两个战略的重点区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这一规划也将进一步强化对“三农”的公共服务。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