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部委资讯
浙商海外种田:全球承包300余万亩土地
时间:2010-12-21 11:11:5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大山

  ■刘华 蒋慧燕

  浙江人正在进行一场“圈地”运动。

  本报记者从浙江省商务厅、农业厅等部门获悉,截至今年6月,已有50万浙商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农、林、牧、渔等产业,承包土地面积300余万亩;跨省承包5000万亩土地务农开发,面积已超本省耕地,相当于再造一个浙江农业。

  “进口农产品,就是进口土地和空气。”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秘书长蔡骅向本报记者指出,浙商在土地、环境、劳动力等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通过“资本输出”,用“全球化”来突破生产资料配置的时空格局。

  老朱的巴西农场

  20万亩土地,这是朱张金在巴西南大河洲拥有的农场。

  “我已经投进3000多万美元,养了3700多头牛,还有大片的良田。”海宁市斜桥镇华丰村党支部书记朱张金对记者说,从2007年至今,他的巴西农场里播小麦还是种大豆,是多养牛还是多种稻,都需要他亲自决策。

  老朱说,巴西是个资源大国,领土面积8.547亿公顷,其中可耕农地1.525亿公顷,是中国的三倍。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阳光、优质的水源,搞农业的先天条件比中国一些地方好得多。

  巴西农业人口少,1.86亿总人口中仅有11%从事农业,已开垦的只有6200万公顷。当地农产品价格不菲,许多农产品依赖进口,政府鼓励外资从事土地开发。

  乘飞机到巴西要40个小时,而到东北只要3个小时。朱张金说,到巴西种大豆成本比东北便宜,东北1公顷土地的大豆产量只有巴西的2/3;巴西气候条件也比东北好,东北适合大豆播种的时间每年只有7~10天,巴西是70天,机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也更划算。

  在运费方面,巴西大豆到中国要50美元/吨,与东北大豆南下浙江的费用基本持平。

  而且,我国对国内企业出国建立海外大豆及粮食基地有优惠政策,东北则没有多少农地适合连片承包经营了。

  朱张金表示,他在巴西生产粮食主要是运往国内,中国缺什么他就种什么。而牛肉及皮革则进入国际市场。

  “我认为巴西农场项目投资时机成熟,可成为村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2009年2月,他在华丰村设立粮油种植合作社,全村1008户共有728户出资554万元入股,由合作社参与巴西农庄的运营。如今,村民们已能拿回本金,并开始按年度分红。

  到巴西种大豆是华丰村的上上选择。这个村只有3000亩左右的耕地,人均年收入1.2万元,计划今年底人均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