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部委资讯
给新生代农民工一个心灵家园
时间:2010-12-29 13:25:15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大山

  记者从北京多家法院了解到,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正呈上升趋势。专家表示,这些怀揣梦想的青年进城容易,但是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一技之长、心理压抑等因素,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其实并不容易。

  不甘贫困、不愿吃苦也好,心理失衡、抗拒社会也罢,我们不能只怪新生代农民工。在这样一个流动性如此之强的时代,我们怎么可能要求农村的青年,还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固守在贫穷的农村过一辈子,而不向往外面的世界?我们当然也不能要求他们,只到城里挣点小钱,然后寄回家讨老婆,生孩子,老后重拾锄头干农活。城里青年有梦想,农村青年自然也有。

  其实,农村也好,城市也罢,地点不是问题,远近不是距离,关键在于,它能否给新生代农民工一个自我实现的平台,能不能让他们有机会通过正常的渠道,去追求他们所期望的幸福生活。遗憾的是,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对于不少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要想突出重围,都困难重重。

  对农民工来说,城市不是他们的家了,城市是别人的,自己只不过是来打工的。城里的待遇你享受不了,城市的门槛垫得高高,农民工中少数极为优秀者才能够融入城市之中,多数呢,则只能生活在底层。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相比,与内心的期望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处境是非常艰难的。城市没有他们的家,农村可以成为他们的家,但现实差距让他们心有不甘。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新生代农民工流浪着,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灵、理想,也都在飘着。偌大土地,何处才能成为他们的心灵家园呢?

  犯罪率是否很高,有多高,还需专业研究,切不可轻易打上新生代农民工容易犯罪的帽子,不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的心灵困苦和焦躁不安。即便问题确实严重,也要看到,它更多的是新生代农民工被体制性拒绝,心灵无所归依问题的众多表现之一。

  看看各地落户和购房、教育、保障等的制度关联,看看有些人提出的拒外来人口于城市之外的建议,你就不得不相信体制性拒绝是确实存在的。这些还只是显露在外的体制性拒绝,还有内隐的,不易觉察的。比如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不就是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层次较低的原因之一吗?又如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不就导致农业远远比工业弱势,新生代农民工难以从土地中获得大的发展空间吗?

  不要只盯着犯罪率,不要只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缺点,我们应该自省,为无法给新生代农民工找到一个心灵家园而愧疚。病症体现在他们身上,病因却不只是他们。我们没来由去责怪他们,只能为他们付出更多、更细、更全。

  其实,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无法找到心灵家园的,又何止新生代农民工?那些寒窗苦读的农村大学生们,在步入社会之时,不也面临着农村回不去、城市不易居吗?“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白居易初入长安时面临的难题,不正困扰着众多学子吗?只是白居易才华过人,“道得个语,居即易矣”,我们自然不能拿这个标准来要求所有农村大学生们。

  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多数是源于生活的困局,内心的焦躁感和无力感。这种问题不只他们有,很多从农村步入城市的人,都将遇到。若要根治,不妨多从体制性拒绝这个病因抓起。杨绍福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