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惠农工程
2011年山西省小麦早春管理建议
时间:2011-02-21 10:00:24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自2010年10月下旬至今,我省小麦主产区已近百日无有效降雨(雪)过程,加之11~12月份气温持续偏高,土壤墒情变差,旱情持续发展。当前立春已过,从2月中旬开始我省冬小麦从南到北将陆续返青,进入旺盛生长阶段,为不失时机的指导农技部门和麦农搞好早春管理,山西省农科小麦研究所科研人员根据持续干旱、近期温度多变、越冬期苗情和土壤墒情,提出今年小麦早春管理要以抗旱保墒为重点,措施前移、因地制宜、因苗制宜、科学管理的田间管理意见,望广大麦农参照相关技术要领早作准备,抓好麦田管理,为夺取今年小麦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一、当前小麦生产特点     (一)苗情     苗情好于往年,一、二、三类苗的比例为38:49:12,壮苗比例高,植株生长健壮,苗情均匀,平均总茎数为69.9万/亩,次生根数4.8条/株,均高于历年,为近年来较好的一年。其中旱地总茎数50~80万/亩、主茎叶龄4叶一心~6叶、单株分蘖1.7~5.1个、次生根3.8~9.2条,一、二、三类苗比例为4:5:1,仅复种晚播麦田因墒情差,苗情弱;水地麦田总茎数55~85万/亩、主茎叶龄4叶~5叶一心、单株分蘖1.3~3.6个、次生根2.0~6.5条,一、二、三类苗比例为4:4:2。     (二)墒情     2010年7~9月份,我省麦区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偏多近三成,适播期内,底墒充足,表墒较好。小麦播种后,气温波动加大,降雨偏少。其中10月份到12月份,平均气温分别为10.1℃、3.4℃和1.0℃,较历年偏低0.3℃、偏高1.3℃和3.7℃,2011年1月上旬-9.9℃,偏低4℃;2010年11月份平均降水量为20.3mm,比历年同期偏少近三成;11月份降水量1.4mm,比常年偏少九成以上,12月份至今,仅在1月2日出现局部降雪,降水量为0.0~1.2mm,旱情持续发展。据1月17日测定(尧都区),旱地0~10cm、10~20cm、20~40cm、40~60cm和60~80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5.82%、11.22%、10.04%、11.56%和14.02%,未冬浇扩浇地分别为7.35%、12.56%、10.82%、11.23%和12.71%;扩浇地冬浇后0~10cm、10~20cm、20~40cm、40~60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5.43%、30.08%、19.98%和14.13%。因此,旱地和未冬浇麦田0~10cm为干土层。目前,我省冬小麦正处在越冬前,旱情并未对冬小麦生长发育造成太大影响,若旱情持续将对返青造成一定影响     (三)冬前管理情况     2010年度我省小麦冬前管理措施到位,冬管面积为近年来最大的一年。主要表现在冬浇时间较常年提前10~15天,促进了次生根喷发;冬浇面积较常年扩大,截止12月16日冬浇面积达414.37万亩(次);旱地及冬浇后进行耙耱、中耕锄划面积达300万亩以上。     二、早春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针对低温可能造成的越冬期延长和持续旱情,根据目前苗情和土壤墒情,提出早春管理应采取因地、因苗,分类管理,立足“早”、做好“巧”、突出“好”,即要早准备、早动手,巧用肥水和传统管理措施,管理上突出做好抗旱保墒,稳壮控旺,构建合理群体,御寒抗冻,确保穗数,提高粒数,增加粒重。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一)顶凌划锄耙耱镇压,抗旱保墒     锄划、耙耱、镇压是传统而有效的麦田基础管理措施。中耕锄划可破除板结,疏松土壤,增温、保墒,消灭杂草,促进根苗生长。耙耱镇压可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冬浇裂缝,减少水分蒸发,避免根系受旱,特别是旱地麦田可提墒、保墒、抗旱;旺苗田,可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镇压要与划锄配合进行,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早春划锄、耙耱的有利时机为顶凌期,即在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早春中耕锄划应浅、耙耱要轻,以防伤根和寒流冻害;小麦起身后只可锄划,可适当加深,以利根系下扎。锄划要锄细、锄匀、锄平、锄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     (二)旱地麦田管理措施     抗旱保墒提墒,是确保旱地小麦高产关键。因此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划锄、顶凌耙耱等,以提墒、保墒。复种晚播墒情差的弱苗麦田应利用沼液、化粪液兑水泼浇,最好沟施,并在降雨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素化肥,以增加春季分蘖,促弱转壮,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一般麦田,应根据苗情借雨追施速效氮肥,以防后期脱肥,对底肥未施磷肥的麦田在追施时应配施磷酸二铵;早播旺长麦田,因冬前水肥消耗过多,早春管理应采取镇压提墒,控上促下,并在降雨后少量追施尿素,以防脱肥。对墒情较差麦田,还可采取叶面喷施FA旱地龙等抗旱保水剂或0.5%~1%尿素等,以肥济水,提高抗旱性。     (三)水地麦田分类管理,科学运筹肥水     水地麦田分类管理、科学运筹肥水的原则是:未冬浇麦田春季肥水措施应相对前移,已浇越冬水麦田相对推迟,弱苗相对前移,壮苗和旺苗相对推迟。同时春季浇水应采取小水或小畦增量浇水(不低于60m3/亩),一水多用。     1、三类麦田以促为主,狠抓返青期肥水管理     对亩总茎数小于40万的三类苗麦田,早春管理应以促为主。其中墒情差或土壤悬虚吊根为主要矛盾,应在5厘米地温稳定于5℃时开始时,浇返青期水并追施10公斤尿素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增加亩穗数。  对已冬浇,因晚播造成苗龄小、群体不足的三类苗,积温是主要矛盾。其中高肥力麦田应通过中耕或耙耱增温保墒促早发,增加春季分蘖,构建理想群体;肥力一般或底肥不足的麦田应在返青期结合中耕沟施10公斤尿素,补肥提温并举,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     2、二类麦田抓好起身期肥水管理     亩总茎数在40~60万的二类苗麦田,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首先应在返青期耙耱或钉耙顺麦行耧除枯叶、保墒增温,增加光照,促进生长。其中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5 ~50万的二类麦田,应在小麦起身初期浇水追肥,一般亩追尿素7.5~10公斤,并配施一铵或二铵2.0~2.5公斤,达到氮磷同补;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60万的二类苗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浇水追肥,亩追尿素5~7.5公斤。     3、一类麦田抓好拔节期肥水管理     亩总茎数60~80万的壮苗田。在管理措施上,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穗大粒多。首先要在解冻后耙耱或中耕,破除板结、弥合冬浇裂缝保墒,适当抑制春季分蘖,促蘖盘根,浇水时期适当后移。对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65万的一类麦田,应在拔节初期浇水追肥,一般亩追尿素7.5~10公斤;对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65~80万的麦田,应将肥水管理后移到拔节中末期,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延缓衰老,提高粒重,以防浇水追肥过早造成群体偏大旺长,后期早衰,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公斤,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和根系活力以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获得更高产量。     4、旺苗麦田巧用肥水管理     越冬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的旺苗田,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蘖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拔节期以后,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易倒伏。春季肥水管理应控促结合。一是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调节剂,控制第一节间长度,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二是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早春应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浇水时期根据苗情发展在拔节中期或拔节后期进行,并亩追施尿素5~7.5公斤;三是对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果群体偏大,可在起身后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5~10公斤,防止旺苗转弱苗。     三、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早春冻害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带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因此时气候已逐渐转暖,又突然来寒潮,故也称为倒春寒。   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降温之前浇水,以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温度,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抵御早春冻害。     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即便遭受早春冻害也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另外还有小麦蘖芽可以长成分蘖成穗。冻害发生后只要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管理措施,仍可获得好的收成。补救措施主要有:一是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一般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及时中耕,蓄水提温,能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及时叶面喷施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己酸二乙氨基醇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四是强化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冻害麦苗植株体的养分消耗较多,容易发生后期早衰,因此应根据个体和群体发育情况,加强拔节期或挑旗期肥水管理,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四、加强病虫草害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做好小麦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治,是控制小麦病虫草为害,降低病虫草害发生基数,争取防治主动的重要措施,也是保证苗全、苗壮的重要手段。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的“2011年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我省小麦病害(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和吸浆虫将偏轻发生,麦蚜、麦红蜘蛛将偏重发生。随着气温回升,应密切监测病虫草害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降低病虫害损失。随着气温回升,应密切关注红蜘蛛和锈病的发生。麦田红蜘蛛单行每米达600头应在中午前或下午3点后无风天气进行防治。亩可用20%哒螨灵乳油20~40毫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20毫升,兑水40~50kg均匀喷雾。锈病一旦发现发病中心株(团)应做到“发现一点,防治一片”,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40克、25%戊唑醇水乳剂25~33毫升、1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80克、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3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间隔8~10天连喷3次。     对于冬前未化除麦田应在小麦拔节前,日平均气温5℃以上的晴天进行一次彻底的杂草防除,减少争肥争水争光,南部麦区一般应在3月上中旬进行。以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亩可用75%巨星干悬浮剂1克(可适量加入中性洗衣粉)、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麦帮锄、麦草克)10克或72%2,4-D丁酯乳油4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恶性杂草节节麦亩可用3%世玛油悬浮剂20~35毫升或3.6%阔世玛水分散剂15~20克、野燕麦亩可用6.9%骠马乳剂60~7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选用对症药剂适当减量混喷防除,以免药害发生。遇到气温过高或寒潮来临应停止防除。 药剂用量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用药,以达到既不产生药害,又能提高使用效果,减少开支的目的。喷雾防除一定要均匀、周到,切忌遗漏或重复喷雾,路边田埂渠旁也应进行彻底防除。     五、严防冬春畜禽啃青     据近期调查发现,今年尧都区麦田羊群啃青现象较往年严重,各地应加大宣传力度,严禁畜禽啃青。冬季啃青会造成分蘖节外露,冻害加重,无法安全越冬或春季弱苗,并影响春季分蘖成穗和穗分化,导致分蘖成穗率降低,穗粒数减少;春季畜禽啃青将严重影响小麦光合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必将减产,应坚决杜绝。对已发生牲畜啃青的麦田,应尽早进行浇水,并根据啃青情况追施适量尿素或磷酸二铵,促进生长、增加春季分蘖,提高成穗数。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