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惠农工程
山西果业转型的“未来之路”
时间:2011-03-15 10:33:49来源:[标签:出处]作者:过客
      山西不是粮食大省,农业之长在特色,果业作为特色农业之一,苹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声誉。果业已成为我省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支撑。   山西果业在全国有一定的地位,但同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如何加快果业转型发展,提升果业产业水平?相关人士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从单纯追求数量的传统农业向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满足数量同时,对产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有机果品将成为消费者首选。这就要求生产者必须适应市场要求,按照目标市场的要求,生产营养安全的果品。   第二,要从分散、无序的个体栽植向集中、连片的区域化、规模化转变。根据各类不同果品的特性和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科技等因素,经过考查论证,在充分发挥果树生产优势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发展各类园区,建设有影响、有潜力、有水平的各类高端果品生产基地。如临猗县在峨嵋岭台下以庙上乡为中心发展梨枣产业,峨嵋岭台上一带则发展红富士苹果基地;稷山县以汾河两岸为主发展板枣产业带;此外,从保德到石楼沿黄河岸边一带的红枣产业带;代县和原平的梨产业;阳高的京杏产业,汾阳、古县、黎城、左权等地的核桃产业,这些产业在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上都很明显,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第三,要从各自为战的经营小圈子向协同作战、发展果业协会、果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化组织转变。社会化组织程度的提高,可以解决一家一户不好办、办不好的果业生产上的难题。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可以按照目标市场的要求,制定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价格销售,实现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四,要从生产一般、常规果品向生产高档、名特果品转变。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开拓市场的通行证,没有品牌的产品是没有市场前景的。目前,“运红”、“运哈哈”、“凝山”、“壶口”等品牌、虽然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叫得还不响,故必须以开放、发展的视野认识果业,要站在世界的制高点,加大宣传,不断开拓市场,提高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第五,要从单项初级利用向综合性深层次利用拓展。除了在传统的固有的初级利用的基础上应向深层次综合利用外,当前,要把观光农业和果树盆栽作为新的开发领域。观光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把农业和旅游结合在一起,如清徐的葡萄园、原平的梨园、太谷的枣园、万荣的苹果园等都吸引了不少游客。而作为以观果为主要目的的果树盆景,既有中国盆景传统的根、样、形、神,又有一定数量的果实供尝,以其春天花枝的娇美、夏天枝叶的青翠、金秋硕果五彩缤纷的独特魅力令人陶醉,赏心悦目之余,又有佳果可食,特别是元旦、春节期间,厅(室)内摆上几盆各种挂果的果树盆景,更是令人赞美。   第六,果农是果业生产的主体,果品生产者要从普通的果农向职业果农转变。果品生产是技术密集的产业,要求具有一定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新型农民去生产。我省在果品生产实践中,涌现出一批果树技术能手和 “土秀才”,但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果品生产需要。必须在加大加快培养果品生产骨干、在培养职业果农的基础上,竭力选拔一批领军人,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到省外、国外农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去深造,同时,还要请专家、学者根据果品生产实际到果区、果园、面对面地传授科技知识和关键操作技术,提高果农的科技素质和操作技能。总之,未来的果业生产是职业化的生产,只有掌握了高科技才能实现,只有培育高技能的人,才能加快果业转型发展,提升果业生产水平,才能把果业经济做好、做大、做强。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