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惠农工程
合肥市2011年实施十大强农惠农工程
时间:2011-05-10 00:00:00来源:作者:果永强
  近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今年合肥市将继续加大“三农”投入,重点实“十大施强农惠农工程”,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产业富民”工程。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双千”跨越发展行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菜篮子”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加强粮油、畜禽、食品等九大加工体系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一批起点高、配套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进城区、近郊和合肥经济圈合作区蔬菜基地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的扩张和升级,带动农民增收由依靠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民生产经营增收。

  水利建设工程。重点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河湖综合治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面上农田水利“五大工程”,完成42座国家、省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解决18.37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继续推进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工建设南淝河下游段、派河下游段和丰乐河等中小河流等一批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灌区末级渠系集中连片配套改造和规模治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受益区,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

  “森林合肥”建设工程。安排市级资金6000万元,以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巢湖边岸、秸秆禁烧区以及高速公路两侧等为重点区域,以成片造林、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绿色长廊建设、苗木花卉产业等为重点内容,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5万亩。

  “清洁家园”工程。对市区城郊结合部和城市出入口、三县副县级镇和工业园区、乡镇集镇和公路沿线的环境卫生以及村庄的生活垃圾进行重点整治。建立乡镇环卫队伍、完善乡镇环卫设施、健全乡镇市容环卫管理机制。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

  农田整治工程。计划投资8200万元,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沟、渠、田、林、路综合整治,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堆腐还田等技术,提升耕地质量水平,改造中低产田,建成8万亩旱涝保收、优质高产标准化农田。

  “百万农民转移致富”工程。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和进镇、进城就业和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实现农民长效稳定增收。新建10个农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培育1000名农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10000名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完成1.8万人新型农民和2.5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力争由一产向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人数达到90万人。

  农村新社区建设工程。大力推进新市镇建设发展,整合市县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资金,重点推进水湖、下塘、三河、长临四个新市镇建设试点。以深化、提升万亩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推进整村推进型、土地整治型、城中村改造型、项目推动型、产业培育型和环境整治型等六类农村新社区建设和1+8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村庄改造建设模式,梯度推进村庄连片连线整治建设,全年新建100个农村新社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农村公路提级联网延伸工程,改造县乡公路120公里,提级联网延伸工程160公里。加强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提高“村村通”水平和农村公路管护水平。继续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完成1个电气化县、5个电气化乡镇、81个电气化村建设任务,提高农村地区供电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城市自来水、天然气、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覆盖。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

  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启动学前教育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电影“2131”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农村养老、低保、医疗、失业、失地、五保等保障标准持续提标扩面,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并轨,探索“支出性贫困”家庭救助工作新模式,建立市、县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筹资标准及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