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惠农工程
邯郸探索失地农民补助办法
时间:2013-06-13 00:00:00来源:作者: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经济开发区改变土地征收一次性货币补偿的单一模式,在国家规定的货币补偿标准基础上,探索多种方式对失地农民进行保障。2012年,在一次性补偿款基础上,同时推出每年给予失地农民每亩2000斤粮食实物或折款补贴的吨粮田补偿模式,且世代可以继承,使所有失地农民一次金钱补偿,几代口粮不断,维护了失地农民的正当权益。

  一征暴富买4辆车 单一补偿弊端重重

  以前的补偿方式是有教训的,兼庄村就有部分村民,领了拆迁款先后买了4辆小汽车,很快就挥霍完了,再次返贫。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闫德英介绍说,一些失地农民没有把消费与长远生产协调好,花完了补偿款,只剩下一幢幢漂亮的住房,没有其它生产资料和生活来源,生活陷入困境,甚至到政府上访,成了不稳定因素。

  前些年,开发区在调研中发现,失地农民从清贫大半辈子到一下子拥有巨款,形成了贫富的巨大反差,常常相互攀比,盲目消费。多数人拿到补偿金后,先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如住房、婚嫁、购车等,没有考虑长远生活出路。有人甚至染上了赌博习惯,以至吸食毒品,也滋生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

  当然,各地纷纷兴起的拆迁征地,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侵蚀农民利益的现象。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献仲说,在多方利益博弈中,农民的力量相对偏弱,土地补偿及安置补助费偏低且形式单一,农民无力保障后续生活,而且土地招拍挂收益与农民所得形成的巨大利差使农民不满,也激发了很多社会矛盾。

  这些年,国家土地政策不断调整,补偿金前后差距较大,甚至同一户土地,因征地时间不同,补偿价差很大,也产生了很多意见。闫德英告诉记者,开发区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托管16个村,农村人口5.2万人。从那时起,就不断探索保障失地农民长远利益的办法:2004年,在河北率先实行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2008年,年满60周岁的农民,每年360元养老生活补贴,年满90周岁享有1200元养老补贴,百岁老人还一次性享受1万元健康长寿金等每年为年满60周岁的老人购买一份50元的意外伤害险等。然而,这些办法虽有创新,却仍不能完全让失地农民后顾无忧。

  一次钱补偿、几代有粮食失地农民看得见的长远生计

  2012年,开发区结合邯郸市吨粮市建设标准,除一次性支付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款外,由区财政负担,按照每年每亩两季共1吨粮食的标准进行永久补贴,即按当年权威部门公布的收购价格进行货币或粮食补偿,由农民自愿选择补偿方式。杨献仲告诉记者,关键是,这一补贴可由子孙世代继承享有,每年由开发区财政直接对村支付,村委会对户发放。如果次年粮食价格比上年价格低,开发区规定仍按上年价格给农民核算补偿。

  吨粮补贴破解了一次性货币补偿的后顾之忧,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爆台寺村民张文杰说,他家三口人1.7亩地,好年景亩产能达900斤,刨去化肥、种子、浇地等成本,不算人工费一季收入400元左右,两季最多1000多块钱。去年推出的吨粮补模式后,除了领到规定的征地补偿款,还能享受两季3400斤的粮食补贴,一斤就按一元核算,也有3400元。已经大大超过种地收入,而且旱涝保收,成为家庭稳定收入,子孙后代都有。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