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滨海新区发展的提速,人力资源需求猛增,这也带动了职介行业的兴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滨海新区仅塘沽区发生的违法职介举报就在2000起左右,以每起案件受骗金额500元计算,非法职介机构一年违法收入将高达100万元。正是在暴利的驱使下,使得黑职介屡禁不止。“你来我关,你走我开”,在每年3、4月的招工高峰期,黑职介和检查人员便上演“猫和老鼠”的游戏。
今年,天津市联合执法机构将执法重点放在了塘沽区,“下猛药”整治黑职介。昨日(23日),记者跟随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执法小组,对塘沽区的黑职介进行了调查。
现场直击
黑职介冒充滨海百强企业
昨天(23日)上午10点,记者跟随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工商、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来到位于塘沽洋货市场附近的安邦艺景小区。一直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号称“天津就业安置服务中心”的一家黑职介就在这个小区里。这个黑职介非常隐蔽,求职者必须由职介公司的工作人员引领才能进入。“收费360元,介绍工作包成。”当黑职介的工作人员还在侃侃而谈时,化装成求职者的执法人员突然亮明身份,几名工作人员一下傻了眼。
记者刚一走进这家黑职介,赫然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印着“滨海新区龙头百强企业”字样的宣传牌子,牌子上印有劳动保障监察的徽章,彰显着信息的权威性。每个房间的门上还有“经理室”“办公室”“财务室”等标牌,看起来颇为正规。
经执法人员调查,该职介没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许可证,根本就不具备职业介绍机构的资格,这是一家典型的黑职介。
房屋中介当幌子玩假招聘
在塘沽区最繁华的洋货市场附近,有一个综合型市场——向阳市场,从表面上看,这里的商家都是房屋中介及经营通讯器材的小店,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其实房屋中介只是个幌子,不到10平方米的屋子里,除了中间贴着几条房屋信息外,其他的都是用工信息。
此外,黑职介提供的招聘信息中,许多知名企业都“榜上有名”。天津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监察员师有兵表示,这些都是黑职介欺骗求职者的手段。“这些信息基本上都是假的,如果求职者想找这些好工作,中介便会以求职者条件不够等作为借口,转而推荐其他的假工作信息。” 随后,执法小组将非法职介门口及屋内张贴的各种招聘信息撕毁,并将涉及违法的宣传招牌拆除。
行业揭秘
有倒有骗 日收入超万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黑职介不仅招聘信息多而且“神通广大”,可以包办制作证书、简历,让求职者轻松跨过企业的招工“门槛”,而且只要价钱合适,就能让求职者得到心仪的职位。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求职者的角度看,管他是不是正规经营,只要能找到工作就是好职介。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黑职介的滋生。”一些跟企业有关系的黑职介,因为资源丰富,日收入过万,而那些手上没资源的黑职介则靠坑蒙拐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骗取中介费。
此外,黑职介还经常搞“倒卖”。按理说,正规职介跟黑职介应该是“水火不容”,但由于“路子”不如黑职介“野”,遇到招工难等情况时,一些正规职介就向黑职介要人。黑职介把其招来的人转给正规职介,自己收取报名费,再把好处返给“中间人”。
连锁经营 逐渐“由明转暗”
记者从天津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获悉,现在的黑职介多为连锁经营,幕后老板就两三个人,主要以东北人为主,他们控制了整个塘沽黑职介市场。他们一般都是租用民宅,主要分布在外来人口聚集区及城乡接合部。这些黑职介经常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逃避执法部门的打击,甚至派专人望风盯着执法车,只要执法车一动,望风者就通知黑职介赶紧关门,或者更换门脸广告,给执法带来了很大难度。去年以来,本市很多黑职介开始“由明转暗”,开到居民区和“城中村”内。由于成本低利润高,呈现“遍地开花”局面,一旦被取缔,就换个地方继续营业。
求职提醒
找中介求职先看清“四证”
求职者如何识破黑职介的真面目?对此,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队长张东明提醒,求职者到职介所找工作时,一定要看清其是否具备“四证”,即:职业介绍准办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收费许可证。如果求职者交纳了费用,一定要索取正式的发票,以便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如遇到欺骗行为,可向天津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投诉,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的举报投诉电话为12333。
正规职介求职登记全免费
张队长建议求职者,最好到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进行求职登记。一般来说,正规的大型企业,都是通过正规劳务机构进行招工的。天津市各区县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提供免费的求职登记,求职者也可以拨打12333,向劳动保障部门咨询。(侯砚 摄影 崔巧琳 胡凌云)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