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高致病性禽流感 监测技术规范
时间:2009-11-11 13:36:38来源:[标签:出处]作者:成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770—2004
2004-02-17发布 2004-02-17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业部动物检疫所、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成、陈杰、黄保续、王宏伟、范伟兴、于丽萍。
高致病性禽流感 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常规监测和疫病发生后对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位(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936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
NY/T 771 高致病性禽流感 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NY/T 772 禽流感病毒RT-PCR试验方法
NY 764 高致病性禽流感 疫情判定和扑灭技术规范
NY/T 769 高致病性禽流感 免疫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七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监测
对某种疫病的发生、流行、分布及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长时间的观察与检测,以把握该疫病的发生情况和发展趋势。
3.2
岗哨动物
在某地专门设立的易感动物群,一般每群在30只~100只之间,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来证实该地是否存在所监测的病原。
4 监测方法
4.1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见NY/T 771。
4.2 临床症状检查
发现禽类急性死亡,并且出现脚鳞皮下出血,或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水肿,或肌肉和其他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就可以怀疑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4.3 血清学检测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LISA)或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血清抗体(见GB/T 18936)。如果出现间接ELISA阳性,或H5或H7的HI效价达到1?16以上,须进行现场调查并采样进行病原学检测。
4.4 病原学检测
采集样品,用SPF鸡胚分离病原(见GB/T 18936)或用RT-PCR检测禽流感病原(见NY/T 772),如果发现病原,应将样品送指定实验室进一步检验。
5 监测方式
5.1常规监测
5.1.1 根据本标准4.2条,任何人发现可疑病例,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二十条向当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5.1.2全国范围内,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可采用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的方法实施,在免疫区,血清学检测不宜使用。全国范围内的抽样方法如下:根据各省、市、自治区的县和乡级数量,按置信水平为95%,乡级按乡级感染率为2%抽样,被抽到的乡要覆盖到预计5%感染县的抽样数量(见附录A),同时考虑所涉及县的地理位置分布和养殖情况;养殖场禽群(侧重存栏量少于10000只)和散养禽群(以自然村为单位)采样数量按95%置信水平感染率为5%的样本量计算(见附录B);病原学检测采集咽喉和泄殖腔拭子,血清学检测采集禽血清;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方法和结果处置按本标准的4.3和4.4执行。
5.2 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监测
5.2.1 按照NY/T 771的调查范围,对所调查的禽群每周三次进行连续1个月临床观察,也可以采用通讯询问,对病死禽进行病理学剖检,并采样送国家指定的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通过临床观察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确定新的高致病性
禽流感禽群。
5.2.2 封锁扑杀消毒后,对疫区和受威胁区所有养禽场、养猪场采集拭子样品,在野生禽类活动或栖息地采集新鲜粪便或水样,禽类每只采集咽喉和泄殖腔拭子一对,猪采集鼻腔拭子;按每个养殖场采30个(对)拭子,散养动物按每个自然村采集30个(对)拭子,野禽活动或栖息地采集30个样品。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分离或RT-PCR检测。如果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照NY 764处置。
5.2.3 强制免疫效果检测
强制免疫效果检测方法和结果评估见NY/T 769。
5.2.4 封锁令解除后无病监测
疫区内重新使用的禽舍中饲养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免疫禽,或者设立50只岗哨动物,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血清学检测,如果禽群有发病或死亡,应采集死禽样品送检分离病原;血清学检测分别在重新饲养非免疫鸡或设立的岗哨动物后0d、30d和5个月时对感染场、危险接触场和可疑场进行,检测数量按照置信水平为95%,检出率低于5%的数量计算。同时辅以临床检查,前期每周两次达30d;然后两周一次达5个月。对血清学阳性禽群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分离。如果怀疑或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照NY 764执行。如果检测均为阴性可重新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非疫区。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抽样数量参考表
序号 省名 县级(个) 乡级(个)
总数 抽检数 总数 抽样乡数
1 北京市 18 10 322 120
2 天津市 18 10 239 110
3 河北省 172 50 2202 143
4 山西省 119 47 1384 140
5 内蒙古 101 45 1405 141
6 辽宁省 100 45 1551 141
7 吉林省 60 38 1026 138
8 黑龙江 130 47 1325 140
9 上海市 19 10 234 110
10 江苏省 106 45 1590 141
11 浙江省 88 44 1610 142
12 安徽省 105 46 1996 143
13 福建省 86 44 1104 138
14 江西省 99 45 1615 142
15 山东省 139 47 1927 143
16 河南省 158 49 2422 144
17 湖北省 102 45 1234 140
18 湖南省 122 47 2583 144
19 广东省 123 47 1844 143
20 广西区 108 45 1388 140
21 海南省 20 18 218 105
22 重庆市 40 31 1347 140
23 四川省 180 48 5275 147
24 贵州省 87 44 1539 141
25 云南省 129 48 1582 142
26 西藏区 73 43 689 134
27 陕西省 107 45 1742 143
28 甘肃省 86 44 1650 143
29 青海省 43 31 424 125
30 宁夏区 23 19 343 115
31 新疆区 99 45 1004 138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检出疫病所需样本大小(Cannon 和Roe 二氏,1982)
群体
大小 病畜在群体中的百分率
和抽样大小 群体
大小 病畜在群体中的百分率
和抽样大小
5% 2% 5% 2%
10 10 10 500 56 129
20 19 20 600 56 132
30 26 30 700 57 134
40 31 40 800 57 136
50 35 48 900 57 137
60 38 55 1000 57 138
70 40 62 1200 57 140
80 42 68 1400 58 141
90 43 73 1600 58 142
100 45 78 1800 58 143
120 47 86 2000 58 143
140 48 92 3000 58 145
160 49 97 4000 58 146
180 50 101 5000 59 147
200 51 105 6000 59 147
250 53 112 7000 59 147
300 54 117 8000 59 147
350 54 121 9000 59 148
400 55 124 10000 59 148
450 55 127 ∞ 59 148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