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时间:2009-11-11 13:36:41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刘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771—2004
2004-02-17发布 2004-02-17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业部动物检疫所、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伟兴、黄保续、于康震、李晓成、陈杰、于丽萍。

高致病性禽流感 流行病学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后的最初调查、现地调查和追踪调查。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位(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 764 高致病性禽流感 疫情判定及扑灭技术规范
NY/T 768 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员防护技术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3.1
最初调查
兽医技术人员在接到养禽场/户怀疑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报告后,对所报告的养禽场/户进行的实地考察以及对其发病情况的初步核实。
3.2
现地调查
兽医技术人员或省级、国家级动物流行病学专家对所报告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场/户的场区状况、传染来源、发病禽品种与日龄、发病时间与病程、发病率与病死率以及发病禽舍分布等所作的现场调查。
3.3
跟踪调查
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及扑灭前后,对疫点的可疑带毒人员、病死禽及其产品和传播媒介的扩散趋势、自然宿主发病和带毒情况的调查。
4 最初调查
4.1 目的
核实疫情、提出对疫点的初步控制措施,为后续疫情确诊和现地调查提供依据。
4.2 组织与要求
4.2.1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养禽场/户怀疑发病的报告后,应立即指派2名以上兽医技术人员,携必要的器械、用品和采样用容器,在24 h以内尽快赶赴现场,核实发病情况。
4.2.2 被派兽医技术人员至少3 d内没有接触过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及其污染物,按NY/T 768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4.3 内容
4.3.1 调查发病禽场的基本状况、病史、症状以及环境状况四个方面,完成最初调查表(见附录A)。
4.3.2 认真检查发病禽群状况,根据NY 764做出是否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初步判断。
4.3.3 若不能排除高致病性禽流感,调查人员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建议提请省级/国家级动物流行病学专家作进一步诊断,并应配合做好后续采样、诊断和疫情扑灭工作;
4.3.4 实施对疫点的初步控制措施,禁止家禽、家禽产品和可疑污染物品从养禽场/户运出,并限制人员流动;
4.3.5 画图标出疑病禽场/户周围10 km以内分布的养禽场、道路、河流、山岭、树林、人工屏障等,连同最初调查表一同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5 现地调查
5.1 目的
在最初调查无法排除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情况下,对报告养禽场/户作进一步的诊断和调查,分析可能的传染来源、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以及影响疫情控制和扑灭的环境和生态因素,为控制和扑灭疫情提供技术依据。
5.2 组织与要求
5.2.1 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怀疑发病报告后,应立即派遣流行病学专家配备必要的器械和用品于24h内赴现场,作进一步诊断和调查。
5.2.2 被派兽医技术人员应遵照4.2.2 的要求。
5.3 内容
5.3.1 在地方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技术人员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发病养禽场/户的发病情况、周边地理地貌、野生动物分布、近期家禽、产品、人员流动情况等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传染来源、传播途径以及影响疫情控制和消灭的环境和生态因素。
5.3.2 尽快完成流行病学现地调查表(见附录B)并提交省和地方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5.3.3 与地方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密切配合,完成病料样品的采集、包装及运输等诊断事宜。
5.3.4 对所发疫病作出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后,协助地方政府和地方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扑灭疫情。
6 跟踪调查
6.1 目的
追踪疫点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扩散趋势、自然宿主的发病和带毒情况,为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危害提供预警预报。
6.2 组织
当地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省级或国家级动物流行病学专家指导下对有关人员、可疑感染家禽、可疑污染物品和带毒宿主进行追踪调查。
6.3 内容
6.3.1追踪出入发病养禽场/户的有关工作人员和所有家禽、禽产品及有关物品的流动情况,并对其作适当的隔离观察和控制措施,严防疫情扩散。
6.3.2 对疫点、疫区的家禽、水禽、猪、留鸟、候鸟等重要疫源宿主进行发病情况调查,追踪病毒变异情况。
6.3.3 完成跟踪调查表(见附录C)并提交本次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最初调查表
任务编号:
国标码:
调查者姓名:
电话:
场/户主姓名:
电话:
场/户名称
邮编:
场/户地址

饲养品种
饲养数量
场址地形环境描述
发病时天气状况 温度
干旱/下雨
主风向
场区条件 □ 进场要洗澡更衣 □进生产区要换胶靴 □场舍门口有消毒池
□供料道与出粪道分开
污水排向 □ 附近河流 □农田沟渠 □附近村庄 □野外湖区 □野外水塘
□野外荒郊 □其他
过去一年曾发生的疫病 □ 低致病性禽流感 □鸡新城疫 □马立克氏病 □禽白血病
□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鸡传染性贫血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发氏囊病
本次典型发病情况 □急性发病死亡 □脚鳞出血 □鸡冠出血或发绀、头部水肿 □肌肉和其他组织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 □神经症状 □绿色稀便
□ 其他(请填写):
疫情核实结论 □ 不能排除高致病性禽流感 □排除高致病性禽流感调查人员签字: 时间: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高致病性禽流感现地调查表调查表
疫情类型 (1)确诊 (2)疑似 (3)可疑
B1 疫点易感禽与发病禽现场调查
B1.1 最早出现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发病数: 只, 死亡数: 只,圈舍(户)编号: 。
B1.2 禽群发病情况:
圈舍(户)编号 家禽
品种 日龄 发病
日期 发病数 开始死亡日期 死亡数

B1.3 袭击率:
计算公式:袭击率=(疫情暴发以来发病禽数÷疫情暴发开始时易感禽数)×100%
B2 可能的传染来源调查
B2.1 发病前30d内,发病禽舍是否新引进了家禽?
(1)是 (2)否
引进禽
品种 引进
数量 混群
情况a 最初混群
时间 健康
状况 引进
时间 来源

注:
a 混群情况为:(1)同舍(户)饲养 (2)邻舍(户)饲养 (3)饲养于本场(村)隔离场
隔离场(舍)人员应单独隔离
B2.2 发病前30d内发病禽场/户是否有野鸭鸟栖息或捕获鸟?
(1)是 (2)否
鸟名 数量 来源 鸟停留地点 鸟病死数量 与禽畜接触频率

注:
a 停留地点:包括禽场(户)内建筑场上、树上、存料处及料槽等;
b 接触频率:指鸟与停留地点的接触情况,分为每天、数次、仅一次。
B2.3 发病前30d内是否运入可疑的被污染物品(药品)?
(1)是 (2)否
物品名称 数量 经过或存放地 运入后使用情况

B2.4 最近30d内的是否有场外有关业务人员来场?(1)无 (2)有,请写出访问者姓名、单位、访问日期,并注明是否来自疫区。
来访人 来访日期 来访人职业/电话 是否来自疫区

B2.5 发病场(户)是否靠近其他养禽场及动物集散地?
(1)是 (2)否
B2.5.1 与发病场的相对地理位置
B2.5.2 与发病场的距离
B2.5.3 其大致情况
B2.6 发病场周围10公里以内是否有下列动物群?
B2.6.2 猪,
B2.6.3 野禽,具体禽种:
B2.6.4 野水禽,具体禽种:
B2.6.5 田鼠、家鼠:
B2.6.6 其它:
B2.7 在最近25-30d内本场周围10公里有无禽发病?(1)无 (2)有,请回答:
B2.7.1 发病日期:
B2.7.2 病禽数量和品种:
B2.7.3 确诊/疑似诊断疾病:
B2.7.4 场主姓名:
B2.7.5 发病地点与本场相对位置、距离:
B2.7.6 投药情况:
B2.7.6 疫苗接种情况:
B2.8 场内是否有职员住在其他养殖场/养禽村?(1)无 (2)有,请回答:
B2.8.1该农场所处的位置:
B2.8.2该场养禽的数量和品种:
B2.8.3该场禽的来源及去向:
B2.8.4职员拜访和接触他人地点:
B3 在发病前30d是否有饲养方式/管理的改变?
(1)无 (2)有,
B4 发病场(户)周围环境情况
B4.1 静止水源—―沼泽、池塘或湖泊:(1)是 (2)否
B4.2 流动水源――灌溉用水、运河水、河水:(1)是 (2)否
B4.3 断续灌溉区――方圆三公里内无水面:(1)是 (2)否
B4.4 最近发生过洪水:(1)是 (2)否
B4.5 靠近公路干线:(1)是 (2)否
B4.6 靠近山溪或森(树)林:(1)是 (2)否
B5 该养禽场/户地势类型属于:
(1)盆地(2)山谷(3)高原(4)丘陵(5)平原(6)山区
(7)其他(请注明)
B6 饮用水及冲洗用水情况
B6.1 饮水类型:
(1)自来水 (2)浅井水 (3)深井水(4)河塘水 (5)其他
B6.2 冲洗水类型:
(1)自来水 (2)浅井水 (3)深井水 (4)河塘水(5)其他
B7 发病养禽场/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情况:
(1)免疫 (2)不免疫
B7.1疫苗生产厂家
B7.2 疫苗品种、批号
B7.3 被免疫鸡数量
B8 受威胁区免疫禽群情况
B8.1 免疫接种一个月内禽只发病情况:
(1)未见发病(2)发病,发病率
B8.2 异源亚型血清学检测和病源学检测
标本类型 采样时间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结果

注:标本类型包括鼻咽、脾淋内脏、血清及粪便等。
B9 解除封锁后是否使用岗哨动物
(1)否 (2)是,简述结果
B10 最后诊断情况:
B10.1 确诊HPAI,确诊单位
B10.2 排除,其他疫病名称
B11 疫情处理情况
B11.1 发病禽群及其周围三公里以内所有家禽全部扑杀:
(1)是 (2)否,扑杀范围:
B11.2 疫点周围3-5公里内所有家禽全部接种疫苗
(1)是 (2)否
所用疫苗的病毒亚型: 厂家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高致病性禽流感跟踪调查表
C1 在发病养禽场/户出现第1个病例前21d至该场被控制期间出场的(A)有关人员,(B)动物/产品/排泄废弃物,(C)运输工具/物品/饲料/原料,(d)其他(请标出) ,养禽场被隔离控制日期 。
出场日期 出场人/物(A/B/C/D) 运输工具 人/承运人姓名/电话 目的地/电话

C2 在发病养禽场/户出现第1个病例前21d至该场被隔离控制期间,是否有家禽、车辆和人员进出家禽集散地?(家禽集散地包括展览场所、农贸市场、动物产品仓库、拍卖市场、动物园等。)(1)无 (2)有,请填写下表,追踪可能污染物,做限制或消毒处理。
出入日期 出场人/物 运输工具 人/承运人姓名/电话 相对方位/距离

C3 列举在发病养禽场/户出现第1个病例前21d至该场被隔离控制期间出场的工作人员(如送料员、雌雄鉴别人员、销售人员、兽医等)3d内接触过的所有养禽场/户,通知被访场家进行防范。
姓名 出场人员 出场日期 访问日期 目的地/电话

C4 疫点或疫区水禽
C4.1在发病后一个月发病情况
(1)未见发病(2)发病,发病率
C4.2 异源亚型血清学检测和病源学检测
标本类型 采样时间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结果

C5疫点或疫区留鸟
C5.1 在发病后一个月发病情况
(1)未见发病 (2)发病,发病率
C5.2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
标本类型 采样时间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结果

C6 受威胁区猪密切接触的猪只
C6.1 在发病后一个月发病情况
(1)未见发病 (2)发病,发病率
C6.2 血清学和病源学检测异源亚型血清学检测和病源学检测
标本类型 采样时间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结果

C7 疫点或疫区侯鸟
C7.1在发病后一个月发病情况
(1)未见发病 (2)发病,发病率
C7.2 血清学检测和病源学检测
标本类型 采样时间 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结果

C8 在该疫点疫病传染期内密切接触人员的发病情况
(1)未见发病
(2)发病,简述情况:
接触人员姓名 性别 年龄 接触方式 住址或工作单位 电话号码 是否发病及死亡

注:
a接触方式:(1)本舍(户)饲养员(2)非本舍饲养员(3)本场兽医(4)收购与运输(5)屠宰加工(6)处理疫情的场外兽医(7)其他接触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