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行业标准
海带养殖技术标准
时间:2009-11-11 14:06:2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刘玉
  标准类别:NY/T行业推荐标准,关键词:无公害食品海带养殖技术,标准号:NY/T 5057-2001,标准名称:无公害食品海带养殖技术规范,标准分类: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布日期:2001-9-1,实施日期:2001-1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海带(Laminaria japoniea Aresch)的夏苗培育、养成及环境条件和病害防治以及收割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海带养殖的全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5807 海带养殖夏苗苗种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夏苗培育 trearing of laminaria summer seeding
用人工方法将海带孢子附着于育苗帘上在室内育苗池中经控温、控光、施肥、洗刷流水等技术措施使幼苗密度、长度达到GB/T 15807规定标准的培育过程。
3.2
夏苗暂养 temporary culture Of laminaria summer seeding
海水水温稳定在20℃以下,夏苗下海进行筏式培育,长度达到(20±2)cm可以剔苗分苗进行养成。
3.3
海带养成cultivati on of laminaria
长度(20土2)cm的暂养夏苗夹于苗绳上进行海上筏养,施加各种技术措施,使海带厚成并收获。
4 夏苗培育
4.1 环境与条件
4.1.1 水质条件
应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
4.1.2 水质处理
4.1.2.1 沉淀
采苗前抽海水到沉淀池内,无光密闭状态下沉淀24h~48h,使浮泥和杂质以及浮游生物沉淀下来。
4.1.2.2 一次过滤
将沉淀后的海水抽于砂质过滤塔或过滤池内进行一次过滤。
4.1.2.3 冷却
过滤后的海水进入制冷槽冷却到夏苗培育的水温。
4.1.2.4 二次过滤
冷却后的过滤海水再经第二次过滤。
4.1.2.5 使用
二次过滤后的海水流人育苗池中。育苗池长8m~10m,宽2.3m~2.5m,深0.3m~0.4m。
4.1.2.6 回水
使用后的海水回收到回水池内。
4.1.2.7 再冷却
将回水池的海水再冷却。
4.1.2.8 再过滤
将再冷却的海水再次过滤后流人培育池再使用。
4.2 育苗器的处理
4.2.1 捶绳
苗绳直径为0.5cm的红综绳,经干捶和湿捶直到去掉杂质,绳索柔软为止。
4.2.2 浸泡
捶打过的绳子用淡水浸泡30d,每10d换水一次。
4.2.3 煮绳
浸泡过的棕绳用淡水煮12h,除去有害物质。
4.2.4 晒干伸绳
煮后的绳用淡水洗净晒干,用拉绳机拉直伸开,使绳子不再扭曲。
4.2.5 编帘
北方将伸直的棕绳编成1.25m×0.47m的苗帘,苗绳总长62.5m;江苏、福建编成0.65m×0.2m的苗片,苗绳总长13m。
4.2.6 燎毛
将帘子浸湿后用焦炭火燎去绳上的棕毛,但不可将绳股燎焦。
4.2.7 煮帘
燎毛后帘子要再煮6h,洗刷苗帘,去掉灰烬。
4.3 育苗池的清理
4.3.1 新池的清理
疏通进出管道,清除杂质污物,浸泡两星期以上并多次洗刷。
4.3.2 旧池清理
用清洁海水洗刷多遍,再用漂白粉溶液喷洒洗刷池底和池壁,然后再用清洁海水洗净备用。
4.4 北方种海带培育
4.4.1 选苗
采用头茬苗,选叶片舒展、色泽光亮、藻体健壮、柔韧的幼苗。
4.4.2 分苗
苗绳长80cm,每10cm夹苗一簇,每簇2株,每绳夹苗16株。
4.4.3 密度
用养殖单筏采用垂养法,绳间距50cm,667平方米放苗量4000株。
4.4.4 水层
· 11月中旬至3月初水层1m;
· 3月中旬至3月下旬水层0.8m;
· 4月初至5月中旬水层0.5m~0.6m;
· 5月下旬水层0.7m~0.8m。
4.4.5 倒置
每15d倒置一次。
4.4.6 切梢
4月中下旬应切梢保留基部藻体1.5m。
4.5 种海带选择
4.5.1 选种海带时间
采孢子前20d选择种海带。山东、辽宁地区一般6月底选种海带,从养殖的海带中选种应在海带收割之前进行。
4.5.2 形态标准
叶片肥厚、柔韧、平展、中带部宽、色浓、有光泽、柄粗壮,在生长部和中带部大片形成孢子囊群的海带。
4.5.3 处理方法
选好的种海带,剪去其叶片无孢子囊的部分和丛生的假根团,只保留主根,洗去叶片的附着物。
4.5.4 暂养方法
把处理好的种海带绑到苗绳上,每根lm长的苗绳绑种海带15株~20株,挂到浮筏上水深lm以下。
4.5.5 管理措施
为促进孢子囊成熟和伤口愈合,应经常摆洗,适当地调节水层。
4.6 南方种海带培育
4.6.1 种海带初选
6月初(水温20℃左右)选叶片肥厚、色浓、无腐烂、附着物少、未发生孢子囊的藻体绑到苗绳上,挂于水流通畅的外海区暂养30d。
4.6.2 种海带复选
7月上旬(水温26℃左右)挑选无病烂、附着物少、未发生孢子囊的藻体剪去边缘和梢部,保留长0.6m~0.7m,宽0.2m。
4.6.3 室内培育
将复选的种海带洗刷干净移入育苗池内,每平方米4.5株左右。
4.6.4 前期管理
水温8C~10C,光照30001x~4000lx,每天换水三分之一,保温,流水16h,培育40d孢子囊表皮破裂。
4.6.5 后期管理
40d后光强降至7001x~1 0001x,水温每3d提高0.5℃~1℃,达到13℃稳定不动,50d后8月下旬至9月初孢子囊成熟即可采孢子育苗。
4.7 采孢子
4.7.1 采孢子时间
采孢子时间北方一般在7月中下旬,浙江于6月上旬,此时海水温度在21℃左右,福建于8月底至9月初采孢子。
4.7.2 种海带运输
为避免种海带受光刺激,应在日出前或日落后运输并保持湿润。长途运输应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10℃左右。
4.7.3 种海带洗刷运回的种海带应在12℃~13℃的海水中用泡沫塑料、绵纱等洗刷附泥和杂藻。
4.7.4 阴干刺激
4.7.4.1 刺激时间
北方海区已不用该方法,南方海区仍用此法。将种海带挂于阴凉通风处3h~4h,按4.7.4.2要求检查阴干效果。
4.7.4.2 刺激方法
4.7.4.2.1 浸泡法
取1cm2孢子囊群叶片放于50mL~100mL海水中至10min,浸泡5min,取一滴海水镜检,100倍显微镜每视野有5个~10个游动活泼的孢子即可停止刺激。
4.7.4.2.2 滴水法
用清洁吸管吸取海水滴在阴干刺激后的孢子囊群叶片上,10min后,取出此滴海水镜检,在10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见到20个~30个游动活泼的孢子即可停止放散。
4.7.5 游孢子放散
4.7.5.1 放散水温
适宜水温8.5℃左右。
4.7.5.2 种海带数量
北方平均每个育苗帘用1株种海带,南方每个苗帘用0.3株种海带。
4.7.5.3 孢子放散数量
1h~2h后,10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有15个~20个游动活泼的游孢子即可停止放散。
4.7.6 游孢子附着
4.7.6.1 附着方法
目前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 放育苗帘4层~6层,加三分之一的8℃~8.5℃海水,注入清除掉粘液的孢子水;
· 将孢子水清除粘液后直接放入育苗帘。
4.7.6.2 附着数量
100倍显微镜每视野30个~50个。
4.7.6.3 附着时间
通常游孢子2h左右附着牢固,然后换水移帘。
4.8 夏苗培育
夏苗培育期间的水温及光照强度见表1,施肥、每小时育苗池换水量、日加新鲜海水量见表2。
表1 夏苗培育期间水温和光照强度
时间 水温℃ 光照lx
7月下旬至8月上旬 8~9 800~1500
8月中旬至9月上旬 7~8 1500~2500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5.5~6.5 2500~4000
10月中旬 8~10 5000

表2 夏苗培育期间施肥及流水
时 间 施肥 mg/L 每小时育苗池换水率% 日加新鲜海水率%
NO-3—N PO3-4—P
7月下旬至8月上旬 1~2.5 0.05~0.13 20 25
8月中旬至9月上旬 2.5~3.5 0.13~0.17 25~30 35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3.5~4.5 0.17~0.23 30~50 40~50
4.8.1 苗帘洗刷
采苗后一周就可用冲撞法,喷洗法洗刷育苗器,当形成孢子体后随着幼苗逐渐生长,改为隔天喷洒洗刷一次,洗刷的次数和力度,应根据幼苗和杂藻的生长情况而定。
4.8.2 清洗育苗池
每10d洗刷一次,用刷子将池底、池壁的浮泥和杂质洗刷干净,同时要洗刷进排水沟、回水池、储水池、反冲过滤塔。
4.9 病害及防治
夏苗培育基间病害及其防治方法见表3。
表3 夏苗培育期间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名 称 病 因 病 状 防治方法
绿烂病 光线不足 叶片从尖部开始变绿 育苗器狍子附着密度适中,光照强度适宜,增强
变软,逐渐腐烂 洗刷力度,增加流水量
白尖病 受光突然增强 藻体尖端色素分解, 调节光照之适宜均匀,防止幼苗突受强光刺激,
突然变白,细胞只剩 减少狍子附着密度,增加水流量,及时洗刷苗帘
下细胞腔壁
胚胞子和 种海带成熟不 配子体阶段大量地发 选用好的种海带采孢子,育苗帘要严格处理并保
配子体死 好或成熟过度, 病死亡,胚孢子萌发 持好育苗水质,避免强光刺激,发病后采取降
亡及幼孢 附着基处理不 不正常,配子体细胞 温、洗刷、隔离等方法
子体变烂 好,水质恶化, 不规则分裂,配子体
配子体性细胞 生长期长期加长,不
成熟阶段受强 能转化为幼孢子体
光刺激
4.10 夏苗出库
北方海区10月中旬前后,水温降至20℃以下,夏苗长度2cm左右即可下海暂养;南方海区11月下旬,水温降至20℃以下即可。
4.11 夏苗运输
4.11.1 湿运法
用浸透海水的干海带草将汽车车箱内周围的空隙塞紧,将车底铺匀,然后一层海带草一层育苗帘,最多装15层,然后浇足海水用篷布封车,使海带草和幼苗保持湿润,可运输4h~14h。
4.11.2 浸水运输法
将育苗帘放到盛有海水的箱内,再在箱内加冰袋,控制水温在5℃左右,进行运输,这种方法适于远距离运输,可在14h以内运输。
5 夏苗暂养和分苗
5.1 暂养少区
风浪小,潮流畅通,水质肥沃,透明度1m~3m,浮泥杂藻少的内湾近岸海区。
5.2 暂养方法
5.2.1 垂挂法
将苗帘截成每段50cm~60cm的苗绳,上端挂在吊绳上,下端系坠石,使其稳定在一定水层。
5.2.2 平挂法
将整个苗帘拆成一根长绳,将其平行悬挂在一行筏子的浮绠上。
5.3 暂养水层
下海后马上拆帘并调节好水层,初挂50cm~80cm,随着幼苗的生长,逐渐调节至30cm左右。
5.4 施肥
以硝酸铵较好,也可用硫酸铵。以挂袋为主,结合蘸肥:
· 挂袋时每个塑料袋装肥150g~250g,用针扎两个洞,内装砂子或小石块,沉到水中;
· 蘸肥时配浓度1‰~2‰的硝酸铵将幼苗蘸一下即可。
5.5 洗刷
在有浮泥的海区,幼苗长到5cm前应经常洗刷,每天两次,以利于幼苗生长。
5.6 分苗标准
幼苗长到(20±2)cm即可分苗,分苗时将苗绳上的幼苗剔下夹到苗绳上。
5.7 苗绳的规格
苗绳为红棕绳或红棕丝与聚乙烯纤维混纺绳,均为三股合成,直径为1.3cm,松紧适宜。北方的苗绳长2m~2.5m,南方的苗绳长3.5m~4m。
5.8 夹苗方法
夹苗前先将苗绳在海水中浸泡,使苗绳处于湿润状态。夹苗分簇夹和单株夹,根据海况条件,北方每2m长的苗绳夹苗30株~40株;南方每3.5m~4m的苗绳夹苗90株~130株。
5.9 挂苗
苗夹好后,要及时挂于海中浮筏上。
6 海带养成
6.1 养成区环境条件
6.1.1 环境条件
养殖区应设在无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和河流淡水排放的海域。水质应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要求。
6.1.2 海水流速
海流的流速在0.17m/s~0.7m/s之间,以0.41m/s~0.7m/s为宜。
6.1.3 透明度
变化幅度小于3m比较适宜。
6.1.4 水深
水深8m~30m可养殖海带,其中20m~30m海区是高产海区。
6.2 养殖筏设置
6.2.1 单式筏结构
6.2.1.1 浮绠
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学纤维绳缆。根据海流风浪情况直径1.5cm~2cm即可,筏身长度山东地区标准为50m~60m,辽宁地区为60m~70m,福建地区为60m~70m,浙江地区为30m~40m。
6.2.1.2 橛缆
材料规格与浮绠相同,长度随水深而异,一般是水深的2倍(橛缆:水深=2∶1),风浪,海流较大的海区为2.5倍~3倍(橛缆:水深=2.5~3∶1)。
6.2.1.3 木撅
采用较软质干燥的木料去皮制成,直径15cm左右,长度1m~1.5m。
6.2.1.4 砣子
为石砣或水泥砣,重量1 000ks以上,砣子的高度要偏低,砣子高为砣子底边的三分之一,砣子坏直径为20mm~22mm。
6.2.1.5 浮子
用塑料制成直径28cm~30cm,重量1 600g左右,浮力12.5kg。
6.2.1.6 绑浮子绳
材料为聚乙烯绳,直径0.2mm~0.3mm。
6.2.1.7 吊绳
材料为聚乙烯绳,直径3mm~5mm,长度按各海区的养育水层而定。
6.2.1.8 苗绳
按5.6执行。
6.2.1.9 单筏
单筏排长60m,行间距5m,每排单筏挂苗100绳。
6.2.2 单筏设置
6.2.2.1 布局
统一规划,筏间距5m~8m,每小区设筏20行~40行,区间距30m~50m,区与区之间成“田”字型纵横排列。
6.2.2.2 方向
确定风浪和海流的危害程度,若风浪是主要危害因素,则要顺风设筏;若海流是主要因素,则顺流设筏;若二者危害都较大应偏流设筏;风向流向垂直的海区筏子要准确的横流施设。
6.2.2.3 方法
确定浮筏方向和筏身长度后在筏身两端打木橛或下砣子固定筏身。
6.2.2.4 安全措施
6.2.2.4.1 单式筏松紧适中
筏身施设的松紧程度应当在高潮时筏身保持较松弛的状态,使筏身能够随风浪浮动有一定的幅度。
6.2.2.4.2 浮子绑缚要牢固
绑系浮子的绳扣应结紧结死,绳索与浮绠衔接处要绑紧。
6.2.2.4.3 吊绳绑系要牢固
吊绳绑在浮绠上一定要牢固,不能使其左右滑动,防止吊绳和苗绳相互缠绕磨损而掉失。
6.2.2.4.4 打橛要确保质量
在大风大浪的软泥底海区,橛的长度要求在lm~1.5m以上,一般海区木橛长度不小于0.8m,橛缆要绑在木橛的下端五分之三或二分之一处,以防拔木橛。
6.3 养成方法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平养法。浮筏设置与海流平行,连接相邻两行浮筏之间的苗绳,使苗绳平挂于海水中,使海带受光均匀,有利于海带的生长。
6.4 水层调节
调节方法为初挂水层80cm~120cm,根据透明度的变化适时提升水层,当水温上升至12℃以上时,应适当提升水层至30cm~40cm。
6.5 倒置
平养后每30d倒置一次。
6.6 切梢
北方切梢一般在3月底、4月初进行,一般切去海带全长的五分之二至三分之一,水温5℃~6℃比较适宜;切下的海带梢不得扔人海内。
6.7 养成期的病害与防治
海带养成期间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见表4。
表4 海带养成期间主要病害及防治
名 称 病 因 病 状 防治方法
绿烂病 受光不足 藻体由梢部开始变绿变软,而 适当提升水层或倒置,切梢与间收,洗刷浮
后腐烂,直至整个叶片烂掉 泥,稀疏苗绳
白烂病 营养不足, 藻体从叶片尖端开始逐渐由褐 降低养殖水层,切梢和洗刷
受光过强 色变白色并腐烂脱落
点状白 光照突然 叶片变白腐烂或形成不规则孔 稀疏苗绳,通流,控制养育水层
烂病 增强 洞
卷曲病 受光过强 叶缘出现凹凸,皱褶,并向中 叶片长度在100cm以内采取密挂暂养,根据
带部卷曲,藻体停止生长 透明度的大小控制适当的养育水层初期在
80cm~10cm以下
7 收割
北方海区在5月上中旬,鲜干比达到6.5∶1即可间收,水温15℃以上可整绳收割。南方海区在4月中下旬开始,海区水温达到17℃以上,苗绳上部的海带鲜干比达到6.5∶1即可收割,浙江一些海区,由于海水混浊,海带受光不足,鲜干比8-9∶1即可,但也应在17℃以上。
关闭】【顶部
上一篇:海带标准
下一篇:对虾标准
>>最新信息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表情:
内  容: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