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遭受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后,6月3日以来的几场暴雨又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鄱阳湖、洞庭湖水系主要河流水位普遍上涨,赣、湘、黔、闽等省份有1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仅湖南临湘暴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就已造成12人死亡、7人失踪。洪灾突袭,虽为气象灾害,但旱涝急转也反映出人们对“前旱”“后涝”关系的忽视。水旱灾害交替出现更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过于薄弱的软肋,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大力加强水利建设,这也正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着力点相呼应。各地政府在救灾的同时,应当深刻反思水利体系乏力失效的老问题,尽快转变我国水利发展的思路与方式。
6月6日,暴雨引发的洪水袭击贵州望谟县城。新华社发半月谈记者郭远明李鹏翔黄艳
数天之内,饱受春夏连旱之苦的江西省从紧张抗旱直接进入紧张防汛抗洪;近百万人遭遇洪灾,不少城镇严重内涝,大量房屋倒塌,大片农田被淹。江西部分地区旱涝急转暴露出的问题,可以说是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和生态现状的一个缩影。
旱涝急转主要由气候原因所致
今年以来江西降水持续偏少,至6月2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平均偏少一半,其中赣北、赣中有63个县(市)降水量突破历史最低值。但6月3日开始,江西省就出现入汛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连续暴雨过程,主要降水出现在赣北和赣中北部。气象部门统计,至6月7日8时,江西全省平均降雨量达119毫米,局部超过300毫米,先后有70个县市出现暴雨。受降雨影响,江西省中北部地区旱涝急转,个别河段发生超警戒洪水,少数地区发生险情灾情。江西丰城、樟树、余江等县市低洼地区出现内涝,部分农田受淹。樟树市一些堤防出现滑坡、渗漏、漫顶险情。
江西丰城市石滩镇一些农民向记者反映:前两天我们还在为缺水发愁,但现在就发现水太多,排都排不了。前期渴死,后期涝死。
“所谓旱涝急转,就是某一地区或流域发生较长时间干旱时,突遇集中强降雨,引起河水陡涨,客水入侵、内水难以及时外排的现象。”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林建说。
以往年份的4月至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开始增多,并逐步进入明显多雨期。而今年1月至5月,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51.1%,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近期的强降雨导致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短时间内由抗旱转为防涝。
江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爱华介绍,旱涝急转的主要成因是天气形势变化。前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少雨主要原因:一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向我国输送的水汽明显偏弱,我国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春季缺乏充沛水汽来源。二是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强,今年春季共有5次大范围强冷空气影响我国,抑制了热带暖湿气流向北推进。这两个气候背景使得冷暖气团在江南地区交汇时间短、强度弱,无法形成明显降水,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少雨。
进入6月,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南海季风开始活跃,在副高北侧形成一条较强水汽输送带,有利于暖湿空气向江南地区输送,与此同时北方有弱冷空气南下,形成冷暖空气在江南北部地区对峙的形势,形成持续性强降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