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价格每年都涨,咱都买不起啦。”这是一位正在田间劳作的湖南农民发出的感叹。《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化肥特别是钾肥价格的连年上涨,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一大痛楚。
作为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商,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明伟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为破解中国钾肥缺口之忧和进口钾肥涨价之痛,我国在进一步强化“钾肥进口联合谈判机制”的同时,还需要建立钾肥淡季战略储备制度。
国际供应商垄断加剧,钾肥价格连年上涨
6月30日,由中国化肥进口商与国际供应商举行的钾肥价格国际谈判宣告结束,谈判最终敲定今年下半年中国进口钾肥新到岸价为470美元/吨。这一价格与上半年相比,每吨上涨70美元,涨价幅度达到17.5%。
据参与谈判的冯明伟介绍,中国钾肥新价格是在中化、中农和中海化学等企业组成的联合谈判小组与几大国际供应商经过“艰难的价格博弈”后取得的,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进口钾肥“价格洼地”的地位并未改变。
中化集团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强认为,分析国际钾肥价格近年来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原因,不能排除国际基础资源原材料大幅上涨等因素,“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国际供应商垄断在加剧。”
首先,从钾矿资源上讲,全球钾矿储量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南美、中东和亚洲的泰国等国家。其中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四国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92%。
其次,从钾肥产量上讲,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前独联体国家和中东地区,具有高度行业垄断的特点。其中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约旦六国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8%;而世界五大钾肥生产商(加拿大Potashcorp,美国Mosaic,白俄罗斯Belaruskali,德国Ka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