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品牌策划
张鸿雁:如何打造第一品牌(连载八)
时间:2009-11-23 09:12:53来源:作者:张成
------策划波司登手记





四、风云再起,“鹅鸭大战”势猛

“请听好,鹅绒和鸭绒的区别是什么?开始!”

“我知道,它比鸭绒更松软……

“它没有鸭绒那股怪味道……

“用它做衣服更漂亮、更暖和。”

一连串童稚的语音说出了事先安排好的答案,当小男孩以那句名言——“地球人都知道啊”收尾时,一只大白鹅站起来昂首高鸣,表示赞同;旁边一只灰鸭子则灰头灰脑地趴在地上,蔫着,一声也不吭。这则2001年9月1日以来出现在央视黄金时段的“北极绒”羽绒服广告,一露面就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兴趣。

上海赛洋公司董事长吴一鸣曝料,赛洋公司所拥有的北极绒品牌今年初决定上马羽绒服项目,并于3月份在东北买下了一家鸭场,准备好充足的原料(《中国青年报》5月28日曾以《羽绒服市场今冬将打得一地鸭毛》为题报道此事)。但是,此后的筹备过程中,北极绒发现,绿色环保服装是羽绒服产业发展的大方向,而鹅绒因其自然、环保性能,被人们普遍看好。另外,市场调查也证明,国外的大部分羽绒被和高档羽绒制品基本上采用的是鹅绒。在专家的建议下,北极绒才决定弃鸭用鹅。

不能不说北极绒的鸭鹅大战是个别出心裁的策划。

鹅绒优于鸭绒本是羽绒行业的公开秘密,或者说是羽绒行业的普通常识,鹅绒鸭绒各安其位,各行其道,相当于是一项行规,羽绒制品企业对其可说已是熟视无睹。现在,北极绒突然把这个行规挑开了说事,对一般羽绒制品企业来说的确出乎意料,而在消费者中却能掀起不小的波澜。从这个角度讲,这个策划是成功的,因为它至少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而且因为这个议题亦真亦假,虚虚实实,消费者根本无法全面地了解真情,传统羽绒服企业也无法为自己辩护,辩护也只能越辩越黑。

但是,从北极绒的老总吴一鸣的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意味深长的东西:

首先,北极绒已经花巨资“在东北买下了一家鸭场,准备好了充足的原料”,按北极绒保守的指标年产100万件(套)来计算,这个鸭场的鸭子存栏数起码要在500万只以上,的确是个“超级大鸭场”。但现在弃鸭用鹅,这个“超级大鸭场”将如何处理?如果说是为了“切入”羽绒行业中的鹅绒类别而不惜壮士断臂的话,这个代价也忒大了一些,否则只能说明一开始的战略决策是错误的,或者说,这个“超级大鸭场”只是个宣传策略。其次,如果“绿色环保服装是羽绒服产业发展的大方向”这么一个关系到方向性的问题要在“筹备过程中”才被发现,恐怕就只能归结为北极绒决策者们的目光问题了。

其实,波司登早已举起了绿色环保的大旗,确定了行业的方向,也相应地提高了羽绒制造业的门槛,欲进入此行业就不得不遵循此方向前行。至于“国外的大部分羽绒被和高档羽绒制品基本上采用的是鹅绒”这一点根本不用去作市场调查,因为国外的羽绒制品绝大多数是中国制造,而那些羽绒制品企业包括波司登,一直在按照订单的要求来选择用鹅绒还是鸭绒进行生产。

北极绒决定弃鸭用鹅,看起来是它的主动行为,实际上是在逼上梁山状况下的一种无奈的市场策划。因为原来精心策划的切入点已被波司登封死,原来设想的各种竞争手段居然无法发力,只有行险棋、怪棋。

同类产品市场竞争,大致不外产量、质量、广告、价格。

作为新入行的企业,拼质量比设计,相对有十多年专业生产历史、连续六年代表中国发布羽绒服装流行趋势的波司登,显然难占优势;而且波司登新推出的“冰洁”等品牌也定位于“都市羽绒服”,更加上波司登有针对性筹划的2001年“全国羽绒服质量管理现场研讨会”以及高高举起的绿色环保大旗,已明显没有拼的余地。

拼成本?北极绒年产量定标为100万,而波司登要超1000万,产量的高低决定了成本的悬殊,拼不起。至于拼价格,北极绒更不愿意,定价还要高出波司登60%。再说拼广告,比起铺天盖地年年投放上亿的波司登,似乎也难多抢眼球。既然客观如此,进军羽绒行业又处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就必须重找“亮点”,重新筹划战略切入点,向行业老大叫板以立自身形象。

挑起鹅鸭之争,可说是意料之中的事,也可说是意料之外的事。一时间鹅之叫声响彻新闻媒体,“鹅绒有望取代鸭绒”,“鸭绒服快退休了”及“鹅鸭大战”等字眼充斥北京的各大报刊,鹅绒、鸭绒大有你死我活之态势。挑战者希望运用第三行销铁律“类别法则”和市场细分原则,成为羽绒服行业鹅绒类别中第一品牌。

在鹅鸭的争论中,鹅方和鸭方都引用了专家的观点。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副会长、羽绒工业委员会主任王敦洲先生告诉记者,鹅绒和鸭绒均有等级之分,但等级最低的鹅绒也比等级最高的鸭绒要好。王出生于羽绒世家,他本人也在羽绒行业“泡”了57年,是自1999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羽绒羽毛》(GB/T17685-1999)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据有关媒体说: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姚小蔓女士也承认,一般来讲,鹅绒在各项指标上都优于鸭绒,而且鹅绒还有保健愈体的功能: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鹅绒)被絮柔暖而性冷,婴儿尤宜之,能辟惊痛”。

王敦洲还向记者透露,除了保暖性能不如鹅绒,鸭绒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异味。因为,不像鹅是素食动物,鸭子是杂食动物,鸭毛和鸭绒总会带有一种天生的怪味道,被业内人士称之为“脂肪腥”,甚至有人称之为“鸭狐臭”。

王敦洲说,在商场里的出售的新羽绒服一般闻不到异味,因为厂家都要先对鸭绒进行水洗、除污、脱脂、去味,有的还加入了除臭剂,但这并不能从根子上洗掉“鸭狐臭”。这样的鸭绒一般在3个月后就会反味儿,而且这种异味至少要一年以后才能基本散尽。另外,王敦洲还指出,对白鸭绒中的异色毛绒(即白鸭毛绒中的有色毛绒,包括深黄毛绒),一般应该手工挑选。但是有些厂家为了使鸭绒显得更白,竟使用了含有甲醛的漂白剂。据了解,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刺激性有害气体,高浓度时,可以引起头晕头痛、恶心、胸闷、气喘,造成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肝脏的损害。王敦洲说,漂白的后果是,鸭绒的颜色白了,但是鸭绒容易变脆,其保暖性也会受到影响。

姚小蔓之“鹅绒优于鸭绒”的观点刚见著于媒体,又有媒体曝料——中国羽绒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姚小蔓义正辞严予以回击:鹅绒、鸭绒统称为羽绒,80年代以来,羽绒服就成为人们冬季的主要御寒服装。目前市场上的羽绒服大多以鸭绒为主要原料,其性能价格比合理,是主要原因。羽绒是畜牧养殖业的副产品,因消费习惯等原因,我国的鸭产量,远大于鹅产量,鸭绒产量也远远大于鹅绒产量,市场上鸭绒的价格也比鹅绒低许多。以90%含绒率为例,鹅绒每500克145元,但鸭绒每500克85元。羽绒的保暖性是由其蓬松度决定的,一般讲鹅绒朵大一些,蓬松度好一些,鸭绒朵小一些,蓬松度差一点,但并不是绝对,而是因地域、品种不同有所差别。含绒量相同的情况下,鸭绒、鹅绒的保暖性相差仅在10%左右,价格相差40%左右。

姚小蔓指出,有生产鹅绒服的厂家在宣传中声称鸭绒有味,除味剂对身体有害,鹅绒无味因而环保,其实是误导消费者。鹅绒、鸭绒的生产过程都是一样的,都要经过洗涤、去脂、除味、高温消毒、烘干、分毛等工序,最后按标准生产出不同含绒率的羽绒。符合标准的羽绒是无味、无害的,而有异味的羽绒都是不符合标准的。

在“鸭鹅大战”过去一年后,姚小蔓依然气不打一处来,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姚小蔓说:“这种炒作太可恶了,对谁都没有好处。许多参与炒作的企业都赔了夫人又折兵,连广告费的成本都没有收回来。”

鹅绒早已有之,以前多用于羽绒被及原料出口。我国是羽绒及制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羽绒行业的许多厂家都按外销定单,定牌生产羽绒服,其原料也是鸭绒为主,所谓“发达国家主要以鹅绒为羽绒服原料”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况且作为消费者,主要考虑的是保暖等实用性,价格承受能力,填充料是鹅绒还是鸭绒并不重要。

媒体上充满***味的争论以及专家观点的不同报道让消费者莫衷一是,一头雾水。

鹅鸭之争也刺激了上游企业。“看了中央电视台鹅绒羽绒服的广告,我一夜都没睡着觉,我想我们的机会来了。”农安县万金塔乡鹅绒加工产业的负责人、乡党委副书记张洪国跟记者谈起鹅绒的发展前景时心潮澎湃。农安县年产大鹅500万只,鹅绒的回收和加工主要在万金塔乡进行。小小的万金塔乡有3.8万人口,其中有1万多人从事“鹅绒事业”。

“我们乡鹅绒年销售量达500吨,年创产值8000多万元,鹅绒加工业是我们的支柱产业。”张洪国向记者介绍说,他们乡有22个大户负责常年与全国各地的厂家签订供货合同,因万金塔乡的鹅绒产销量大,每年都会吸引山东、浙江、安徽、四川、上海等省市的厂商前来购货。“即使这样,我们鹅绒的供货量还不算大。”张洪国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全国羽绒服的生产量为2700万件,今年的产量保守估计在3000万件左右,如果以平均1件服装需0.5公斤羽绒计算,今年羽绒的需求量在1500万公斤左右,如能全部以鹅绒供货,其市场规模就是近50亿元。

鹅绒的巨大需求市场为万金塔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个市场太诱惑人了,只是我们的收购量和加工规模还不够大,没法完全占领这个市场。”对当前作坊式的分散生产状况,张洪国感觉有点儿遗憾。据了解,万金塔乡大大小小的鹅绒分离厂有500多家,经营方式主要是家庭作坊式,还只能对鹅绒进行粗加工,目前的外包装还停留在编织袋这种原始和低档的方式。通过张洪国的介绍,记者发现,南方的一些厂家从万金塔乡购走的主要是鹅绒原料,回去经过精加工后鹅绒的身价陡增,有的厂家因有水洗设备,鹅绒还出口创汇。从这点来看,万金塔乡充当了出售鹅绒原材料的角色,产品附加值较低。

如何抓住市场对鹅绒需求的机遇,发展自己的鹅绒加工业?规模化、精加工生产是张洪国考虑已久的一条路。张洪国对记者说,这几天他们正考虑去安徽的潇山等地考察学习,希望与当地的鹅绒加工企业合作,在万金塔乡建几个鹅绒水洗精加工厂。另外,政府也将继续为交易者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为他们免费提供交易厅和库房,以吸引更多的外地厂商到万金塔乡来,把这里的鹅绒带到全国带到全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热闹的纷争中,作为中国羽绒制品行业老大的波司登除了运作本企业的各项原定作业外,对鹅鸭之争不置一喙。

这场论争让人不由得想起刚刚发生在前一年令所有的媒体亢奋不已的一幕:20世纪90年代的最后几年,饮料新品——饮用水大放异彩,娃哈哈、乐百氏等领军品牌将纯净水市场迅速激活做大。然而,谁也没想到在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春夏之交,靠生产龟鳖丸起家的海南养生堂斜路里杀将出来,以近乎异端的姿态,试图上演一场水市场营销走向的颠覆性变局。这场由海南养生堂挑起的中国企业史上“最著名的水战”,开场之突兀、过程之跌宕、冲撞之激烈,都令人大开眼界。如果我们将“最著名的水战”和后来的“鹅鸭大战”做一个比较,就可以发现,这两个中国营销史上著名的案例竟非常相似,结局却各有不同。但是,作为“水战”主角一方的“娃哈哈”老总宗庆后一番战后总结式的感言,却与波司登对“鹅鸭大战”的体会有着异曲同工的感受。

宗庆后说:“娃哈哈的雄心壮志建立在对竞争对手的尊重,对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负责的基础之上。遵循共存共荣的生态理念,不以你死我活为目的。同时,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做自己的事,不贪求毕其功于一役。我坚信一点,做企业应该抱着一种踏踏实实的态度。想通过单纯的市场策划,寄希望于一炮砸出个成功企业是不现实的。即使获得了一时的轰动效应,也绝不可能长久。”







五、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鹅鸭之战”一个月,波司登没说什么,但没有没做什么。

10月10日,中国环境标志委员会等六家机构宣布首批推出“波司登”系列五大品牌为绿色环保羽绒服。

11月1日,以《中国消费者》主办,在5家全国性报纸、13家省市晚报同时开展“波司登杯全国绿色羽绒制品消费知识竞赛”,总发行量超过一千万份。为获奖而必须读完的50道题目完整地展现出其独创且领先的“绿色羽绒服”先进理念,确立起“波司登绿色风暴引发中国羽绒服行业第二次革命”的读者意识。“知识竞争”告诉人们,从2000年千万元设立保护母亲河波司登奖倡导“让人与自然更和谐”品牌理念开始,到“营造绿色”征文,再到独家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波司登对服装概念的高层面的绿色追求,与国际潮流接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已超出一般的品质完美,而是更高层次的满足当代和后代的消费需求,安全、健康,崇尚自然,可持续性消费。

同时,在绿色羽绒制品消费知识竞赛中很自然地告诉上亿读者,羽绒原料就是鸭绒和鹅绒,鹅绒登珠峰,鸭绒闯两极,一样棒!用鹅绒制作的羽绒服,在波司登是1998年的事,早就不是什么新闻创举,无须专门宣传。对一个羽绒巨头来说,使用什么填充料是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来决定的,如果这也要做专门宣传那未免太小家子气了。“鹅鸭大战”一个月,很多记者探问波司登主持策划宣传的我,我回以沉默,表示对鹅鸭之争置之不理,专注于绿色追求的策划,我的态度正反映出了波司登与总裁高德康的态度。

作为羽绒服企业的世纪追求,究竟什么是真正的“高”,这场“知识竞赛”向公众作了最高明的诠释。据向主办单位了解,赛题公布仅6天,就已收到答卷信12万余封,其中有粘夹的“鸡毛信”,还有许多出自少女的手、画着“心”、插着精美图画的信,市场公众反响之强烈,可见一斑。

与波司登冷静平和的姿态相反,北极绒等挑战者希望把声势造的越大越好,一时间,“鹅鸭之战”的粗黑体标题频频见诸报端,“赛洋引发羽绒风暴,保暖服装升级换代鹅绒有望取代鸭绒”(9月5日《中华工商时报》)成为9月热点经济新闻之一。媒体热衷鹅鸭比较,从养殖比较到味道描绘,甚至还请出李时珍,直至傍上波司登:“如果说当年波司登的羽绒服登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一个营销史上的‘登峰之作’的话,那么今年某厂以完全差异化的鹅绒切入羽绒服行业,一举奠定在该行业中的领头地位,的确可称之为‘造极之举’”(新浪网)。

电视黄金时段广告与平面传媒炒作的衔接呼应,相关文章的编排次序,颇显出“鹅鸭大战”策划者的专业水准;电视广告制作也很精彩,被专业人士誉为“中国动物广告”真正崭露头角的标志。如此大手笔策划,据业内人士透露,出自一位颇有点名气的职业策划人之脑。这一“招”,似乎切对了对手的脉门,一下子让全行业、市场、消费者对北极绒刮目相看。

可是,毕竟同为羽绒的鹅绒、鸭绒区别太小,除了异味和牵强的所谓甲醛超标问题,再难找出什么惊人发现,加上一直无人应战,当然声音越来越小下来。

10月中旬,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羽绒及制品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内十余个有影响的羽绒服生产厂家,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羽绒业高层研讨会议,会议吸引了大批媒体记者到场。波司登、北极绒、雪驰、杰奥、威鹏等羽绒服行业新老企业的代表应邀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众多鸭绒服厂家本来寄希望于此次会议达成一致,既能完全停止鸭鹅之争,又能联合签署一个与价格有关的“同盟”协议,然而,就在会议临近结束时,中国羽绒行业的领军人物、波司登老总高德康突然发表了一个戏剧性的“补充发言”,指出鹅绒优于鸭绒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今后不应在这个问题上再有什么争论。北极绒的做法对行业是一个有益的贡献,鹅绒作为一个重要的羽绒产品,将在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波司登品牌羽绒服今年全面推出绿色鹅绒服。

高德康的发言显然让“拥鹅”与“反鹅”两方都大吃了一惊,此前北极绒高分贝的“鹅叫”已在市场上“惊起鸭哗一片”,高的“临阵倒戈”无疑使“反鹅”战况雪上加霜。“鹅方”代表对鸭老大的“反戈”喜出望外,但细细一想,又很不是滋味,自己煞费苦心地布局,上亿元的广告策划投入,赢了嘴巴,却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只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裳。

11月3日,在第19届上海羽博会期间,中国服装协会羽绒服装及制品专业委员会等三家单位,邀请了几十名羽绒行业专家、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代表,联合举办了“中国羽绒服发展趋势研讨会”,就近期行业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了广泛研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羽绒服装业已经走向成熟,在保暖、轻便、防漏等基本品质方面已经过关,如果再进一步从款式、面料、环保等方面提升,将完全可以和国外产品媲美。

针对最近一段出现的所谓“鹅鸭之争”,特意赶来参加此会的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站的有关负责人在发言中指出,作为羽绒服填充材料,鹅绒和鸭绒都符合国家标准,二者在含绒量、蓬松度、耗氧指数、清洁度、异味五大关键指标上基本相同,并不像一些厂商所宣传的那样谁比谁好。

中国服装协会理事长蒋衡杰在会上指出:鹅绒和鸭绒之争实际上是在用羽绒服的原材料做文章,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成为行业的热点。从现实的壮况来看,鸭绒是我们的最大资源,而且鸭绒的性能完全能够满足羽绒服装行业对填充料的相关要求。在羽绒服装市场的品牌意识觉醒之时,“鹅鸭之争”的出现,是一种倒退,对整个待业的发展毫无意义。他呼吁,羽绒企业应该着力于自身的形象策划、艺术加工、品牌提升等环节,把羽绒资源充分利用好。

波司登、鸭鸭、雅鹿、威鹏、南极人等十余家新老羽绒服知名企业的高管层领导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并作了发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羽绒服装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款式设计、颜色、面料质感、做工、品质等方面。个别厂家在填充料上的鼓吹、造势是对行业和消费者的误导,纯属低层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面对即将加入WTO的重要时刻,与会专家告诫企业:中国羽绒服装企业首先应增强品牌意识,毕竟,中国是一个服装大国,而不是一个服装强国。服装行业是中国出口的第一支柱产业,但大部分的出口都是为国外品牌定牌生产,羽绒服装行业也是如此。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国内缺少国际名牌。会上,企业代表集体要求,由中国服装协会组织一个“服装品牌国际化委员会”,为中国品牌在国外推广、产品出口等提供服务,使中国服装品牌早日走向世界。

随着中国羽绒服发展趋势研讨会的结束,一个上亿元的策划、被策划者寄予厚望的“鹅鸭大战”便宣告彻底结束,鹅鸭大战未战而熄,胜负已定,再无波澜。

会后,北极绒的宣传广告再度转移主题,突出“温暖产业”概念,让赵本山喊一嗓子“怕冷就穿某某”,倒也是,反正保暖内衣、羽绒服、恒温鞋,都是怕冷才穿的。

而波司登推出的羽绒服全部采用鹅绒,428元一件的男式拼色上衣,448元一件的女式时装款上衣,548元一件的女长款活里活面裙式大衣卖得都很不错,而且价格比鸭绒的贵不了多少。鸭绒在羽绒原料中更具有资源总量和价格性能比的优势,事实也证明“鹅绒服将取代鸭绒服”一类的提法最终也没实现。不过,波司登两种绒的产品卖得都不错。

从2001年中国羽绒服装的风云变幻中,我们可以看到挑战者的战略变化过程:首先定下方向,借买下鸭场(鸭绒!)造势,然后力推设计师和“都市”概念,希冀以设计质量为切入市场导向;但发现难占优势后,就立刻调整,以央视标榜及配套一亿元的广告支持,“强势传播策略、零风险经营、超完善推广方案”,仍然保持了去年保暖内衣“名人品牌形象代言人”的营销习惯,以对传媒的良好号召力,掀起“鹅鸭大战”,战术纯熟,策划用心良苦。挑战者以填充料的差异作为一记重拳,以冀砸开市场缺口。但是,上亿元高密集度黄金段的广告投放,单向的鹅绒概念描述,最终不过做了一个很容易让竞争对手轻而易举进入的低门槛“公益广告”。

弃鸭选鹅,挑战者解释为追求“绿色环保”,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去争取绿色产品标志认证呢?做了对方的铺垫和反衬,反向引证出对手“绿色理念”的更高一筹和独一无二。结果反而在舆论一片关注中,让波司登尽显绿色魅力,真正引发全行业的绿色风潮。以波司登在行业中的地位和身份根本不屑去做“鹅鸭之争”纯系低层次概念炒作之类的事。

纵观这一场喧闹一时的“鹅鸭大战”,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从其战略立意,对假设敌优势的分析,突破口的选择,还是从所营造的无戏剧性的短期效果、适得其反的长期效果来看,“鹅鸭大战”的策划,是一个失败的策划。

“鹅鸭大战”最终没有延伸到市场终端,没有出现让很多市民大喊“过瘾、实惠”的刺刀见红的促销之战。这场没有硝烟的商战只是发生在企业决策者之间、战略策划人之间以及新闻媒体上。“上兵伐谋”,未施一枪一弹,胜负已恍然昭现。当然,消费者也看到了结果:那就是,在当年的羽绒服市场上,波司登依然遥遥领先。

商战烟消云散之后,我们再对比挑战者与被挑战者的战略决策,却也不无裨益:挑战者上亿元广告支出打造的“鹅绒”概念并不等于该企业品牌,非其特色标志,而是属于社会公有资源;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的认证,绿色环保羽绒服的概念却是波司登独有的、领先的特色标志。波司登没有和挑战者过一招一式,但他所作的一切都是无招胜有招,将挑战者的一招一封死在未出手之时。当今世界,追求绿色环保才是真正的与国际接轨。这让人们看出波司登的战略策划高人一筹。而在投放成本上,“知识竞赛”策划不过才八、九十万元。

商战,要借助一个概念或理念去压制对手,这个概念就必须是在行业中具有独创性,领先性的,无法通过努力的在短期内超越的。没有找准对手真正的概念优势,而以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去闯市场,是战略上的错误,战术愈高明,只能让旁观者愈惜憾。

不要以为南极人和北极绒搞了半天羽绒服最后还得退出来,是因为他们运气不好。那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在里头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战略安排上的失误。他们低估了进入别的行业困难和竞争对手的实力,同时高估了自己的能量和资源。你不是真正的强大,你对新行业的门道了解的不够透彻,你想做品牌延伸就非常困难。反过来说,即便是北极绒或者是南极人成功地进入了羽绒服,也并非一件好事,因为这将使它们分布在保暖内衣行业的资源摊薄,最后它们极有可能顾此失彼。一只狼它怎么可能同时在两个狼群中间作威作福呢?除非它强大的像狮子或者是老虎。





)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