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沧海五环折桂
——青岛啤酒奥运营销全案纪实篇
五年奥运营销路线借助事件活动,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国际化品牌形象,借助事件活动,履行青岛啤酒传播、体验、销售三位一体的营销模式。奥运营销可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在支付了巨额赞助费获得了一个名声外, 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时机,规划和使用好赞助商的权益,实现奥运营销的最终目标。我们认为:啤酒行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朝阳产业。青岛啤酒的奥运营销就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李光斗与奥组委官员、青啤营销总裁严旭等共同出席奥运全球激情启动仪式
2008年8月24日,奥林匹克圣火在中国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青岛啤酒的市场表现却激情不断,从北到南的各条战线“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奥运营销使青岛啤酒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提高,使青岛啤酒的市场扩展率持续放大,并且在国际市场上的增量也开始启动。与此同时,青岛啤酒“国际化的青啤,年轻化的青啤”的品牌创新战略也取得巨大成果,青啤营销总裁严旭一直倡导青啤品牌“百岁归零”的理念,她指出:近几年来青岛啤酒在倾情打造产品的年轻化,让消费者能把快乐和激情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去。直至现在,那种激动和热情仍一直在延续着,关键是奥运的物质遗产,以及它的精神、它的理念一直影响着青岛啤酒的团队。青啤百年华诞之际做了一个关于青岛啤酒品牌的重新定位,就是希望青岛啤酒未来能够更加年轻,更加时尚。青岛啤酒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让 “ 百岁归零 ”,所以严格从内部讲我们现在应该是6岁。
一场盛会,一次“豪赌”
无与伦比的奥林匹克盛会,带给全球商家无与伦比的致命诱惑,但是,所有的企业都知道一个“奥运营销概率”—历史上真正通过奥运营销取得成功的企业只占奥运赞助商的 1/4 。除去高昂的赞助费用,还需要5~7倍的推广费用,这些“真金白银”能否砸出想象中的“所向披靡”,从来没有人敢于承诺。
面对这样的重大抉择,青岛啤酒没有停留在历史情感的层面,他们提出的是奥运赞助三原则,从三个层面分析论证是否加入这场豪门盛宴,我们称之为三维度考察:
首先是战略吻合度。赞助奥运是一项投资大、耗时长的项目,赞助这样的项目是否符合青岛啤酒的发展战略,赞助的预期效果是否会形成战略积累,对企业的后续发展会产生何种影响。
其次是品牌关联度。青岛啤酒与奥运之间有没有内在关联?能否找到精神与价值的共鸣?能不能做到二者的有效融合?能否获得品牌价值的有效提升?
第三是商业空间度。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之后,能不能在现实市场获得理想的回报?对销售会有多少拉动力?会不会出现赚了吆喝赔了买卖的结果?
对这三个问题,青岛啤酒进行了全面而透彻的评估。青岛啤酒分析认为,在中国,像青岛啤酒和奥运会一样有百年历史的品牌很少见;其次,啤酒和奥运体育赛事高度关联,体育赛事的赛前热身和赛后的狂欢都离不开啤酒;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战略上的吻合度。对青岛啤酒来讲,奥运营销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育赛事的赞助,而是企业成就国际化的目标的战略机遇。这样的判断提交到决策层,青岛啤酒下定奥运营销的决心已是水到渠成。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奥运营销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几乎没有任何现成的国内经验可以借鉴模仿,青岛啤酒从一开始就知道这将是一次“原创式的旅程”。
摆在青岛啤酒面前的是三个啤酒品牌共襄 2008 年奥运的特殊局面。除了青岛啤酒,还有奥运会的国际赞助商百威啤酒及北京当地的燕京啤酒。青岛啤酒将自己面临的局面戏称为“先争小组赛冠军,再争奥运会冠军”,他们把两个同行业品牌称为“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小组赛伙伴”。青岛啤酒提出,既然参加了奥运会,就一定要争冠军,不但要做行业冠军,还要做综合冠军;不但要做全国冠军,还要做世界冠军。
支撑豪言的青岛啤酒奥运营销总体思路,我们称之为“三位一体奥运战略”,其核心思想是:青岛啤酒的奥运营销要围绕品牌传播、消费体验与产品销售三大战役,并且这三大战役要一体化运作,整体化推进,互为支撑,不可偏颇。
品牌传播、消费体验、产品销售三位一体的提法,实际上概括了现代整合营销的精髓。市场销售需要通过品牌传播、消费体验来拉动;消费体验是接近消费者的必需途径;销售不但要着眼于现实的利益,还要顾及品牌形象。三者之间千丝万缕,互为依存,任何一个单独的行为都很难获得真正的品牌成功。
正是由于在这个问题上意见的统一,使青岛啤酒较早地制定了整个奥运营销的统一思路,避免了“奥运标志加广告加代言人”的通俗模式,找到了一整套奥运营销的“组合拳”。
一个主张,一条主线
青岛啤酒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一个传播主题,这个主题关系到青岛啤酒与奥运的品牌吻合问题。如果不能找到青岛啤酒与奥运的共鸣点,整个奥运营销将出现“两张皮”的巨大隐患。
围绕这个主题,创作团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淘汰,几个候选方案浮出水面。
——百年奥运,百年青岛啤酒。
——全球共享,世界青岛啤酒。
——围绕成功、奋发与中国元素的诉求。
但是,这些方案始终让人觉得“不是最佳方案”,似乎总是没有找到最核心的关联点。如果撇开国家、民族、荣誉这些因素,让奥运会回归最本质的原点,它的核心是什么呢?
奥运会应该是一场人与人之间共享欢乐的聚会,是宣泄激情享受运动快感的聚会,是燃烧激情敢于梦想的聚会。
说到这一层时,大家突然豁然开朗:奥运是激情与快乐的聚会,青岛啤酒是畅享激情与梦想的饮料,青岛啤酒的品牌主张应运而生—激情成就梦想。
激情成就梦想——跨越国界,跨越文化与种族的区隔,跨越时空,是人类奥运精神的贴切诠释,是永不过时的人类精神的共鸣。
这句主题的确认,使青岛啤酒在整个奥运营销战略中找到了一条清晰的主线。无独有偶,在青岛啤酒“激情成就梦想”正式发布后40天,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也正式发布,而两年后火炬传递口号也确定为“点燃激情,传递梦想”,这三句话甚至于连书法字体都有几分神似,许多人甚至经常把青岛啤酒品牌主张与奥运口号混为一体。
青岛啤酒奥运营销甫一亮相,就站在了高高的起点,与奥运会紧紧贴在了一起。
随即,青岛啤酒高调发布了奥运营销的五阶段计划:酝酿激情(2005年)—点燃激情(2006年)—传递激情(2007年)—释放激情(2008年)—演绎激情(奥运后)。
围绕“激情”这个概念,青岛啤酒制定了前瞻性的五年计划,分别从品牌传播、消费体验、产品销售三大层面规划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力争让每一个阶段性的活动都成为整体战役的有效推动。
在这个过程中,青岛啤酒对于品牌主张的确立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发动了多次高层次的研讨,集合了大量的企业内外的智力资源,最终得出了“管用很多年”的精彩成果。而在主题确立之后,青岛啤酒立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快速而细致地制定实施策略,保证战略计划的最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