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企业策划
肥料造假 没落还是升级?
时间:2018-05-08 01:34:28来源:中国化肥网作者:佚名
2018年4月下旬,肥料行业对肥料造假的愤怒被迅速点燃!
  4月中旬,《农资导报》记者采写了“吉林、辽宁部分地区低价掺混肥追踪调查”,报道在微信公众号发出后的几个小时内,点击量接近5万次。随后本报连续刊登了“吉林、辽宁部分地区低价掺混肥追踪”、“多地春耕市场出现‘傍名牌’肥料”的报道,在业内引起巨大共鸣。
  笔者发现,当下的肥料企业对于造假的态度和对策,较几年前的不愿意多谈大有改观。很多企业都主动在市场上与工商部门配合打假,更多的企业用各种方式告诉消费者如何识别假冒产品。企业对打假的态度变化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肥料造假正在发生一些变化。
  甲方:造假也在升级
  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随着正规企业对品牌、对肥料创新越来越重视,肥料造假也逐渐以“傍名牌”“傍新型肥料”为主;同时,这些“傍名牌”“傍新型肥料”的假冒产品的零售价格与正品相差不大。肥料造假也在升级换代!
  ??造假者对于品牌的认知非常精准,他们选择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仿冒,市场杀伤力极大。某国际肥料品牌行销全球,他们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产品,大多是散装分销,连商标都不必标。而在中国,却无奈地选用了昂贵的防伪标签,帮助农民区分真假。
  ??造假者对于肥料产业的创新进程非常关注,他们常常把假冒伪劣产品包装成最新型的肥料产品销售。由于零售商、农民甚至市场监管部门缺少对新型肥料产品的辨识能力,假冒伪劣产品得以畅行无阻。
  ??造假者采用控制规模的分散造假模式。每一个造假窝点的造假量不大,大的也就是每年造几千吨假肥料。一般的追踪打假,在零售商或批发商处只能查到少则几袋多则几十袋的假冒产品,很难追到生产地点进行有效打击。
  ??销假者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假肥料的销售多采取上门推荐方式,如果不是现场抓住,事后很难找到线索。而且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假货通过网上渠道进行销售。
  乙方:造假走向没落
  肥料造假的出现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假冒肥料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肥料造假正在走向没落。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是:人是理性的、自利的,会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冒伪劣商品往往成本低、利润空间大,常常高出正常商品利润好几倍。因此,它必然会吸引逐利的制假售假者冒险入内。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有200%的利润,就有人敢冒绞刑风险。
  2001~2015年平均GDP排名前三的省份广东、江苏、山东,其造假新闻也较多,白酒、化肥、药品是造假曝光最多的三类产品。而当前中国农业和肥料产业正在发生变化。
  ??供不应求这个最大的造假动力已经消失,中国的肥料产业产能有了巨大的过剩。质优价平的产品供应充足,假冒伪劣产品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职业农民和服务型经销商群体的出现,也是假冒伪劣产品越来越难以生存的重要原因。消费者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识别能力大大加强。
  ??农业高效种植的推广,让农民正在改变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他们关注肥料的品类和质量,计算生产的投入产出比。
  二战之后的欧美市场也面临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当时也存在肥料造假的情况。随着经济增长、企业发展、监管严厉,造假行为已经基本消失。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假冒肥料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化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化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化肥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ferinfo.com(请把#换成@)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