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就是策略、谋划。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调查分析有关材料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程序,对未来某项工作或事件事先进行系统、全面地构思、谋划,制订和选择合理可行的执行方案,并根据目标要求和环境变化对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的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过程。策划研究的根本是了解和掌握人的消费行为特征和消费心理特征,其目的是通过了解和掌握人的消费行为特征和消费心理特征,预测和设计符合自己心愿的目标。在具体的营销策划过程中,经常需要将事件有效结合起来,找准事件与策划的“结合点”成为关键。
一、事件分析
每天资讯繁多,事件不断发生,但真正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事件并不多,如有些事件消费者参与,能够形成互动;有些事件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有些事件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如果按事件的本质去划分,笔者认为主要有:政治性事件、危机性事件、娱乐性事件、新闻性事件、体育性事件和公益性事件。其中,政治性事件主要是国家之间、政党之间等发生的相关事件;危机性事件主要指行业发生了危机、突发性危机和不可抗力事件;娱乐性事件是指大众参与的、能够引起震撼和狂热的事件;新闻性事件主要指一些重大的突破性事件;体育性事件是指重大体育赛事;公益性事件是指与社会公益活动结合起来的一些事件和活动。当然,如果拓展分析,还有革新性事件、变革性事件等等,作为策划过程来说,需要对不同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寻找切入点,在合适的时间内采取合适的方式,使事件与营销策划有效结合。
二、营销策划关键点
营销策划的核心是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在不同的情景下把握其购买动机,因为营销策划其实关键在于把握人性的“弱点”,如人的恐惧、害怕、好奇、虚荣、冲动、有限理性等等心理,有针对性地展开活动,塑造氛围,激发购买欲望。当然,营销策划首先是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和注意力,既要“攻心”,又要“造势”,特别是随着“注意力经济”向“心经济转变”,更需要将心与势有效结合,如不仅是要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人的感观由听觉、视觉、味觉、嗅觉与触觉构成,刺激其感观也就是要刺激这五官,为消费者创造值得回忆的感受;同时要调动消费者的情感。感官的刺激其实还只是初步,最重要是通过感官的刺激,激发人们内心的一种情绪,比如说快乐、自豪、高兴等,调动他们的情感感受;进而促使消费者思考和采取行动,不仅将商品概念强加给消费者,而是通过引导消费者去思考、去行动,并从中体会到个体的自由,过程的快乐,进而接受产品与品牌;最后要形成某种关联。让消费者将产品和品牌同一个较广泛的时候系统(一种亚文化、一个群体)产生关联,从而建立个人对某种品牌的偏好,同时让使用该品牌的人们进而形成一个群体。若从从消费者的感官感觉上分析,“心感受”的来源主要在于:一是视觉,如强有力的颜色和视觉冲击力,国美电器的蓝红相间的颜色;宜家家居的蓝黄色、IBM的蓝色、可口可乐的红色、麦当劳的红黄色等等。二是听觉,如诺基亚的“手机铃声”、英特尔的独特“声音”、牛排的“滋滋”声。三是触觉,如触摸感、亲身体验等。四是嗅觉,如面包、蛋糕房的“香气”、菜的新鲜等。五是味觉,主要是通过免费品尝而产生。
三、营销策划与事件
一是结合政治性事件。如统一石化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快速应对,在战争爆发后第一时间推出的广告“多一点润滑、少一点摩擦”大大提升了统一石化的美誉度,同时借助央视广告提升了统一润滑油的知名度,巧妙地结合产品、时机,在短期内让统一润滑油吸引了大量受众的眼球;意可贴在朝韩危机时推出“没有什么贴不好的”等等,都有效地与政治性事件结合在一块。对于政治性事件,可以利用国家之间的建交庆典(如去年印度尼西亚的金光集团作为造纸企业,在遭到中国国人因环保和生态问题反应强烈,并公开“NO APP”时,迅速转移了消费者的视线,大肆宣传中印友好建交55周年);可以利用政党、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连战访华期间许多企业进行了相应的宣传活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