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看到过很多次,大意是企业主知道广告费一半以上是浪费了,但不知道浪费在哪里。许多所谓的“营销大师”也纷纷引用,却不提及这句话成立的前提——先把广告本身做好!把广告自身做好就像女人相宜的淡抹浓妆,然后扎到人堆中才能出尽风头,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其他需求。否则脸上的脂粉还没有抹匀画好,到大众面前自吹容貌,只会自取其辱。大多数企业,就个人观察而言,还停留在不自觉中花钱买洋相的阶段。
以最常见的企业宣传册为例,两个同一档次的竞争对手宣传册印刷成本相近,效果却往往截然相反,最大原因就是广告负责人的水平差距或前期工作没有做扎实(后者指没有专门广告负责人的前提下)。很多企业,媒介费一掷千金,创意、策划、设计、制作等必要服务却不舍得掏腰包,貌似精明,其实是最大的浪费。就像许多“富裕起来的”小姐,舍得花钱买名牌,却不舍得(应该是缺乏意识)先买本着装打扮的教材。
企业宣传是为了带动销售,提升企业形象,不是为了炫耀,节约是必须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就像送礼,能少花钱多办事最好,但为了把事情办成,礼品价值最好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冗余。
如果要冲茶,把自来水烧开了才能确保卫生,虽然冲龙井80℃左右最好,但不能把水烧到80℃就用来泡茶叶,那样不卫生(至少目前国内自来水质如此)。而且,同一壶水烧到80℃还是100℃,所需燃料差别正常温度下只有百分之二十几,效能却完全两样。广告也是一样,可以少做,不过已经付出的和准备付出的应该做到位,否则形不成重拳,对营销支持往往只能隔靴挠痒。当然,广告投入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如果经费实在有限,就集中在认准的媒体集中投入,最忌讳“撒芝麻盐”,那样牵扯精力太多,效果估计和买彩票差不多,就当为媒体募捐了。也有广告费非常充裕的企业,那属于特例,绝大多数企业远不具备那样的资格。
事情做到位和做过头都是有害的,水烧到100℃就可以了,不用专门的设施,再烧也还是100℃,还浪费了大量水蒸气和燃料。过犹不及,往电视台一天开进一辆桑塔纳开出一辆奥迪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冲茶需要把水烧开,洗澡把水加热到35-40℃就可以了。企业的广告宣传,除了带动销售,还有保持存在的作用,淡旺季明显的商品比较明显。如何把握宣传的时机和火候,就要看广告负责人的水平了。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天下无贼》里的贼头都有这样的觉悟,久经商战的企业主更不用说。不过胡黎(葛优饰)不走正道,认识到了人才的价值却不能笼络,表达也不恰当。人才的寻找过程是最贵的,人才的使用是最便宜的,他们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剩余价值,庸才和蠢材只能依托人才谋生。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确定专门的广告负责人是很有必要的,就像生活步入小康时代,女人咨询美容师一个道理。如果老板本人是传播高手(恐怕百不存一),管理水平高,每周有一定时间的闲暇(管理水平高而不是业务不好导致),让前台接收整理一下,自己集中处理最好。不过多数老板(可能包括正在阅读中的您)对传播并不精通而且忙得要命,最好委托他人代劳。注意受委托人不能作为传声筒和挡箭牌,否则悠闲的前台小姐最合适。
看到很多企业招聘广告人员的广告,要求所招人员一是“万金油”——“精通(或熟练操作)**和**”;二是听话——“服从工作分配”;三是多干活少拿钱——“和企业共同成长,薪酬人民币***元”。这样的招聘不做也罢,与其被真才笑掉大牙,从庸才里面选一个帮助企业挥霍广告费(既然选拔进来了,抹黑企业不至于吧),不如让秘书或总经理助理多劳,不但省钱,还省掉不少沟通的障碍。
当然,高薪未必能招到高手,也不能保证所招聘人员的操守端正,还可能引发内部矛盾,但低薪必定养庸或养贪、养懒。广告负责人略微一抬手或暗箱操作甚至不作为,几倍的工资就浪费了,激不起任何的浪花。如果监管过严,发挥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失去了招徕的意义。自己企业先选择,让高手把最后一关不错,不过只能减少犯错而不能依托广告和营销配合积极进取。另外,似乎和老板角色产生错位,引发不爽。
专门的负责人自然要有专长,但专业人员未必能迅速领会企业的处境,确定好整体前进方向。一般来说,大众消费品类(包括医疗、房产、教育)宣传定位,广告负责人深入1-2个月就足以把握好方向;专业性很强的生产资料类企业宣传定位,缺乏相关经历的人员需要至少半年到1年才能找准脉。能管好生产资料类企业营销宣传的人管理大众消费品宣传很轻松,反之则勉为其难,即使是大众消费品的营销传播高手。
企业主对广告负责人的合理授权和监督都是必要的,在设计、制作、同一媒体版位、广告时间等专业细节方面,最好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在宣传和营销配合方面,交待任务式的交流;经费审批方面,规定额度内广告负责人书面申请,略微把关即可。考核广告负责人工作成效,一是看他管理广告期间对销售的影响(注意结合到岗时间、淡旺季、竞争因素等);二是看他和前任水平的对比;三是看新宣传资料和同期主要竞争对手资料的比较。为鞭策和监督,每笔投入都要书面申请,如果申请不理解仔细询问。
广告负责人有“自知之明”时,有时候会暂时对新型媒体敬而远之,但如果新型媒体已经有了年岁,那就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新型媒体往往是切入国际市场和大型企业的利器,对大众消费市场重新洗牌的***,如果广告负责人够负责,从接触到下结论选择与否、何时选择、选择形式,三个月足够。有时候遇到个人或新成立公司的服务推销,如果广告负责人不是滥竽充数,可以用相近甚至低得多的价格为企业赢得更高质量的服务。说穿了,广告就是脑力 财力的竞争,大部分广告环节,一个人(整体)统筹,一个人或一家公司从事(单项)服务效果最好。多数广告公司什么都接,对于懂行的负责人,选择他们比选择个人更需要勇气。
“贵族”往往不选名牌服装,而是量身定做。当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几个通用的采购原则还是需要遵守的。如果选择媒体,要么直接找媒体编辑部或广告部,要么找一级代理,具体选择视实际预算在对方心中的份量。能通过自己或朋友的广告公司拿货更好,特别是某些不透明的独家媒体。
很多企业,都有广告详细预算年底确定、广告费年底突击花掉的习惯,如果为了防止腐败,合理避税,情有可原却未必合适。市场形势是千变万化的,企业的广告负责人和认可媒体的业务人员也是流动的,统得过死会导致应变不灵和后任的难以作为。为保证广告宣传效果,兼顾防腐败,年底详细预算最多确定下一年度的4——6成,其余的还是为了更好的风景逐次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