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营销策划
南方高科的前车之鉴
时间:2009-04-14 03:24:1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张成
  2005年6月24日,中国手机界发生了一件震天大事:南方高科被查封了!这家具有国资背景的手机企业创立于1999年3月,短时间内即取得巨大的成功。2003年手机销售达到450万台,销售额42亿元,排名中国电子信息100强企业第42名,并一度进入国产手机前四名,是手机行业中突飞猛进的新贵,被称为国产手机当中的一匹“黑马”。  
  但令人未意想到的是,这家一直被大家高度看好的国产手机标竿企业,却因为一张2250万元的承兑汇票被法院查封,突然走向末路。最新营销研究畅销书《反思——南方高科被查封的真相》的作者赵琪先生形容此为:“2000万与40亿的博弈”,令人扼腕叹息。  

  南方高科缘何突然盛极而亡?赵琪先生主要从产品研发、营销、财务、用人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本土手机品牌之间的明争暗斗,本土品牌与洋品牌之间的反复较量。毋庸置疑,赵曾担任南方高科市场部经理的经历,加上其长期对土洋手机企业的观察和思考,使其《反思》一书中关于国内企业“南方高科”式的痼疾、为什么是南方高科、谁是下一个南方高科等系列反思是令人信服的,站得住脚的。这也是本书为何一出版后就受到热烈关注的原因。  

  然而,反思南方高科危机事件,我们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尤其是面对公众危机时,真的就那么无助吗?就真的只有束手无策的份吗?企业难道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驱逐出局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从南方高科处理危机的情况来看,有很值得吸取教训的地方。  

  一、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  

  南方高科危机正式浮出水面是2005年6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了南方高科CDMA遭遇滑铁卢,营销团队换血救市。于是,先期埋藏在媒体中的南方高科问题被迅即放大,该文章立即被广大媒体转载,部分主流网站甚至开辟了专题讨论南方高科出现的问题和现状,南方高科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按理说,这篇文章出现后,应该是一颗重磅***,南方高科应该启动危机公关应对机制,对有关问题作出快速回应,给公众,尤其是经销商、供应商、银行等一个明确交待。但遗憾的是,南方高科管理层对此没有予以高度重视。公司虽然邀请了几家媒体出面辟谣,但南方高科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王宝森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显得怒不可遏,第一句话就是“他们在乱说。”除此之外,基本看不到关于此次危机公关的做法和取得的实质性效果。  

  然而,正是这种轻描淡写的危机公关方式导致了更大的危机。由于对危机公关和媒体所造成的威力估计不足,由于没有及时与经销商等合作伙伴进行沟通,经过媒体三天(6月14日、15日和16日)集中报道以后,经销商、供应商便陆续开始加大了对南方高科的催款讨债的力度。尤其要命的是被长沙市商业银行瑞昌支行看到后,该行为保险起见,迅速向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了诉讼财产保全。这直接导致了南方高科休克、走向死亡。  

  6月27日,也就公司被长沙法院查封的第三天,当南方高科总裁陈震率领4位副总裁在广州花园酒店第一次正面面对媒体之时,事件发展的局势,已非南方高科所能控制。在媒体排山倒海的报道面前,在巨额的债务面前,南方高科已经放弃了自救的机会。  

  在这前后不到一个月连续出现的两次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方高科是被动和无奈的。在这中间,既有南方高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真实情况,更多地应该说是面对危机时的怠慢和不重视,才使南方高科最终走上了穷途末路。  


  二、与媒介的深度沟通  

  与媒介缺乏深度沟通,也是南方高科处理危机的“硬伤”。试想,如果当时在第一篇负面报道出来之际,南方高科在第一时间采取主动措施,与媒体积极、友好沟通,讲明南方高科的真实情况,给广大关注南方高科的消费者和广大公众一个明确的说法,相信后面不会有如此多的媒体跟踪报道。相信银行在看到南方高科的正面消息后,也不会断然申请法院采取查封措施,这件事应该还有商量的余地。正是这种对危机不管、不问、不看的态度使得社会大众相信媒体的报道,社会舆论一边倒,从而使南方高科处于完全不利的舆论氛围之中。

  在南方高科被长沙法院查封之后,媒体的报道也接踵而出。而这一次,南方高科同样犯了一个致命的严重错误,就是刻意保持沉默。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南方高科再一次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在社会大众前面。而长沙中级人民法院查封之后,也没有与法院友好沟通,以致于在6月27日的媒体沟通会上,对于解封的问答也是遥遥无期。试想,如果在南方高科被查封后,第一时间与长沙中院以及债权银行沟通,是有可能取得债权银行适当延期还款条件的。在召开媒体见面会之前,通过与长沙债权银行达成还款协议,法院撤掉封条,那么,这场媒体见面会就不会变成诉苦会和无奈会,相反,会起到积极的效果。至少会给广大社会公众、经销商和供应商一些信心,而不会变成在这次媒体说明会上,相当于是南方高科死亡的宣告。  

  三、争取合作伙伴关系的支持  

  从2005年5月份开始,就陆续有经销商、供应商上门向南方高科讨债;部分办事处的员工因为没有领到工资和提成,开始在办事处闹事,甚至要求新闻媒体曝光,并有个别办事处的员工集体到南方高科总部要求发放工资和提成;同时,诉诸法律请求解决的诉讼案件也开始堆积在广州开发区法院;按理说,南方高科已经处于了水深火热之中。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只要有一颗火星,南方高科这个***桶就可能会爆炸。但是,可惜的是,南方高科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朝恶性方面发展。

  到6月份,南方高科的危机已经开始全面显现出来,在接待一拨又一拨要债的经销商的过程中一味地采取消极的态度,采取“拖、等、欠”的方式与经销商周旋,无力也无心解决问题。只是在公司的大堂里挂上了“坚持就是胜利”的标牌,勉励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共渡难关。但经销商却不吃这一套,部分浙江的经销商开始聚集在南方高科总部,集体讨要货款,而这时,南方高科的管理层却无能为力,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经销商的过激行动。任凭经销商在公司大堂大吵大闹,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而且严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在广大员工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同时,外界的媒体已经开始关注南方高科事件,关于南方高科资金链断裂、大量员工离职、公司在死撑硬磨的小道消息已经开始在媒体中疯传,部分媒体已经开始打电话找南方高科要求采访,南方高科开始处于舆论的狂风暴雨之中。  

  在被法院查封以后,南方高科也应该反思面对危机的策略。广东东方金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金焰表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而查封的财产只能以申请的标的额为限,即2000多万,超过的财产与本案无关,查封是违法的。而且对于查封生产厂房,一般会考虑到被执行人的实际情况,一般只

[1] [2] 下一页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