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需要钱,所以它找到了达能,有巨额资本作后盾,一路高歌猛进,如今已成为国内食品行业当之无愧的“大哥大”。曾与其平分秋色的“乐百氏”急了,“娃哈哈”不就是有了钱吗。于是,乐百氏也开始走上了傍大款的路,最后它也找到达能,以为大树底下好乘凉。可是,招来的凤凰没有下金蛋,乐百氏欲于娃哈哈比高低的雄心落叶凋零,相反,销售额与引资前一样徘徊不前。资本面对这种状况,毅然从幕后走到台前,而创始人却无可奈何的被迫离去!同样的资本,娃哈哈长袖善舞,乐百氏苦果自吞。 无独有偶。火腿肠双雄“春都”与“双汇”相继上市,并募集大量资金。坐拥巨资,春都遍洒甘霖,双汇却一心发展主业。几年下来,原来的领军人物已千疮百孔,奄奄一息,而追赶者成了新一代的领头羊,并且在广告上骄傲的喊出“创中国肉类第一品牌”的豪迈口号。同样的资本,春都散尽千金不复来,双汇雄鸡一唱天下白! 由此,我们不得不认真思索一个问题:企业的发展与资本的关系。特别是中国的企业,究竟是缺钱发展才要钱,还是要钱只为壮壮胆? 娃哈哈一直致力于编制自己独特的渠道网络,力求中国的每一处都有娃哈哈的身影,但此项工作需大量人力物力,何况,对市场有敏锐把握的宗庆后又瞄准了可乐、茶饮料等新品种,这也需要钱。要发展,就得有钱;有了钱,才能大发展。宗庆后知道资本对自己的重要性,于是果断的找到了达能。有了资本,娃哈哈就像一列加足马力的火车,全速奔跑在行业的前沿。 乐百氏为什么要钱?本来与娃哈哈并驾齐驱,突然间对手绝尘而去,于是压力陡然而升。发展,再发展成了何伯权的一块心病。但发展什么呢?乐百氏似乎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出现了。何伯权很羡慕宗庆后,说他开发一个产品成功一个产品,可何伯权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就没有这种意识?何并非泛泛之辈,曾几何时,花过1000万找麦肯锡做过咨询,以生命核能引爆业界,27层净化更是掀起纯净水热潮。但这些年,乐百氏再没有什么新的热点了。与娃哈哈的精耕细作相比,乐百氏显然在渠道上没有明显的优势,与农夫山泉的异军突起对照,乐百氏也失去了以往的气势。何伯权也后悔过早推出茶饮料,试问,早的过旭日升吗?就算是先驱者,却被后来者居上,这难道不是自己的原因?在羡慕、后悔的同时,何伯权可曾想过,这些机会为什么抓不住、握不牢呢? 去年,在一份国际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对于成长中的中国企业而言,必须高举创业精神的火炬,根植并重新燃发员工的创业行为,如是,企业才能走上成功之路。如今,宗庆后仍紧锣密鼓的奔赴各地,为下一步的“三全战役”做部署,总庆后让在一线上金戈铁马,我们有理由相信,娃哈哈与乐百氏的区别不仅仅是因为少了资金的后盾。一个最讽刺的事实是有了资金,乐百氏仍然是扶不起的阿斗!何伯权的恐惧是源于缺钱无法发展并参与竞争,还是希望有钱做后盾,腰杆更直一些?钱究竟用来做什么,他可有真正清晰的认识?创业者的激情在消散后所带来的停滞不前才是乐百氏与娃哈哈最终南辕北辙的真实写照! 面对资本,春都不知如何花,于是大量投资,仓促上马,最后才发现当初不要资金支持的主业已溃不成军,但钱呢?火腿肠发展要的钱呢?一劳永逸成了空中楼阁,看着同城兄弟的日日茁壮,资本对春都现出了它狰狞的原形。 两个简单的事实,我们要思考:中国的企业是要发展而用钱还是先把钱拿来,以后想发展。中国的企业是不是真的缺钱?有了钱,却垮的更快,倒的更惨的例子比比皆是。 不要以为资本是不需要任何代价的免费晚餐。请记住,资本都是善变的,你能用好,让它增值,它永远对你露出灿烂的笑容。如果你不善待它,迎接你的是一张要吞噬你的血盆大口。怎样与其相处,很简单:只要你不迷惘,只要你清醒的知道要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