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农资供销网
rss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服务 -> 营销策划
蔡明:解密创意工业“潜规则”
时间:2011-09-30 13:16:46来源:[标签:出处]作者:张成

  中国企业不能只想做低成本的东西,要为你的产品增加附加值,并且能上升到精神层面、生活方式层面,你只比谁做得更便宜,就没有未来hspace=0

  若不是当年出国梦想落空,蔡明可能正身处大洋彼岸的某个研究所。不像今天,在北京北四环边的博洛尼大厦中,意气风发地谈论着他将在东五环边兴建的一个创意产业的商业构想。他要构建一个代表中国视觉艺术业态的标志区域——在那里,艺术区、创意产业园区和视觉商业园区实现“共生”,而当代艺术可能从创意产业中实现产品利益最大化。

  蔡明,博洛尼家居用品公司董事长,被业界认为是成功贩卖“生活方式”的整体家居商。对于他所理解的创意产业,和将于下月开建的“高碑店新视觉项目”,他说,“从商业上讲,这是一件特别有未来的事,中国企业不能只想做低成本的东西,要为你的产品增加附加值,并且能上升到精神层面、生活方式层面,你只比谁做得更便宜,就没有未来。”

  寻访“创意之源”

  上个世纪90年代初,蔡明从北航毕业,分配到研究所,月薪140块,两年后他辞职创业。最初跟人借了5万,做点小生意。年底一算账,亏了30万。所投的产品非常好,但由于正赶上原材料的爆涨时期,蔡明说,“从1993年到今天,创业十三、四年,已经走过了一个经济周期,‘咣当’一下完蛋的时期,可能很多人没经历过,但那个过程我经历过。”

  1999年之前蔡明还做过电器行业,出于战略考虑,后来他转向做整体厨房、橱柜。创办博洛尼之初的定位,并不是人们今天看到的这样,这其中是个越深入越了解越调整的过程。差不多花了6年时间,蔡明把博洛尼做成一个整体家居品牌。尤其是2001年,他去欧洲看展时,找到了德国、意大利的小型资源型公司做合作伙伴,这让博洛尼一下子迈入了高起点。从此,无论品牌、原材料、设计风格乃至哪个设计师比较好,德国、意大利和博洛尼所掌握的信息量一样,他们之间已经没有秘密。

  2003年,博洛尼从一个整体橱柜品牌做到整体卫浴、整体家居和整体家装,从一个单项扩成了一个整体,成功地实现了相关多元化,14年的管理基本上让蔡明有了自信,做家居思路也开阔了。

  蔡明差不多每年要去欧洲5次,每次看2个展会,除了家具展外,他开始关心展会之外的东西。一次欧洲的看展会上,他碰到一位法国老太太,她是法国做台布排名第一的公司老板,在这个行业已经做到老大。和老太太聊天时,蔡明得到一个启示,她说,“我已是台布行业的老大,我不能再去看台布了,因为我已经第一了,我去看时装周。”

  蔡明由此发现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时尚奢侈品春秋时装展后,先通过面料商,把其中新的思想新的潮流通过面料传到软家具(布艺床、沙发什么的),然后是配饰、家居摆设,从理念上产生影响并开始借鉴,这样一波一波往下传,大概持续到时装周发布后的二三年。

  当蔡明仔细地跟踪了时装周几年之后,他又在想,这些创意的源头又在哪?比如阿玛尼在春季时装周上疯狂的秀了一把之后,他将面临的难题是秋季时装周,其实一班人的思路总有被榨干的时候,这些灵感源泉从哪里来?最终,蔡明从阿玛尼本人那里得到答案:常去看艺术节、实验戏剧和听实验音乐,这类东西是阿玛尼本人一直吸取创作营养的地方。

  从此,蔡明也通过自己的行业,一级一级往上推,常常去艺术展寻找灵感。以前去欧洲只看一个展会,后来,面放宽了,沿着一整条线。不仅是展会,只要赶得上的,一些好建筑、有特色酒吧和夜店都成了蔡明的目的地,“我曾到过阿姆斯特丹的一个同性恋酒吧,他们的设计和风格给了我很大冲击。”

关闭】【顶部
>>最新信息
图片欣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