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木鸡不怒自威,战之则胜。我就要修炼到这样的份上。” 找一个好地点,建一所好房子,交一群好朋友。这是房地产商中的异类李建国涉足房地产行业时的原始动力和美好愿景。千金买房,万金买邻,自古有之。李建国用他的Naga上院,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一古老哲理。 李建国说,盖房子盈利是必然,但却不是最终追求。更重要的是,要留下百年建筑,传世之作,成为一个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多年以后回味时,你的建筑值得被别人推崇,每一个都是极品,这才是最大的成就感。” 先做“奔驰”品质 2005年11月30日下午,北京。展览馆剧场外星光璀璨,Naga上院开盘暨电影《如果·爱》首映礼在北京展览馆上演。陈可辛、冯小刚、曾志伟、金城武、周迅、张学友、池珍熙、古巨基、杨千华、苏永康……数十位明星和京城数百位名流莅临,镁光灯闪烁不停,欢呼声、口哨声和掌声不绝于耳。 执导这出戏的人不是导演,不是艺术界的大腕,正是李建国,Naga上院总裁,在耀眼的人群中身着宝石蓝休闲服上装的那个中年男人。在明星堆里,不为众人所知的他,举止镇定自如,从容有度。 李建国说,跟着别人屁股走没有意思,他要用新的方式造影响。开盘仪式与首映式合在一起,互相借势,四两拨千斤。荀子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李建国说:“水无常形”。 房地产界千奇百怪的开盘仪式让人见怪不怪,选择与《如果·爱》首映式同时举行,也未必会引起人们太大的好奇。但Naga上院产品给所有人的震撼却是前所未有的。为了这一刻,李建国准备了足足4年。4年前,在地产大腕云集的北京城内,李建国赌了一把,以高出竞争对手数倍的价位把位于东直门的一块黄金地段归入囊中。当时在媒体眼中,他不过是一个仅有一腔热情的地产商人。 在寸土寸金的东直门内拿到项目开发用地,李建国铁了心要把产品做成作品。在他看来,这种地段做其他项目简直就是浪费资源,稀有地段上就要盖豪宅,也只有城内不可复制的地段,才具备做豪宅的条件。当然,定位于豪宅,除了因为李建国对打造精品的执着和高度自信的性格外,也是因为要选择一条差异化路径。“我们不是老牌地产大公司,通过程序化、规模化获利不是我们的路子。虽然打造房地产精品投资大,周期长,但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则具有一般大公司对精雕细琢所缺乏的耐心。” 促使李建国大胆冒险的另一个理由是,入行就要高起点,做高档精品,成名了再去做中低档产品。如同先去造奔驰然后再做桑塔纳,人员、技术都会具有优势。李建国毫不讳言,这是名利双收的事情。 李建国确实因此名利双收得一塌糊涂。但对眼前的名利,他从来不看重,他在乎的是Naga上院的诚信和品牌,这才是公司长久生存的必要条件。 让产品成为作品 李建国不喜欢一切概念性的东西。他习惯少说话,多做事。 Naga上院的地盘上有一处老四合院,过去是罗家大院。要是按惯性思维,开发商会把它拆除掉以增加建筑面积,但李建国却坚持保留了这个四合院建筑,并把它作为了业主进入建筑的门厅。结果出人意料地达到“中西合璧”的效果,广受赞誉,也吸引了一大批业主。 在层高处理上,Naga牺牲了两层的面积做高度,将层高做到3.25米。“看上去是舍,其实是得。”李建国深谙得与舍的辩证法。他知道,业主买房子不光是买面积,豪宅一定讲究舒适度,看空间和体积,要让他们住得开心,让他们感激开发商。 如果按照通常的住宅小区开发,Naga上院最多两年时间即可完成,但李建国却用4年时间。他并非不想赚钱,但“我看的不是公司短时期内赚多少钱,我看的是公司以后几十年的发展”。 他用一个故事来形容这个道理:战国时代,纪子为齐王养斗鸡。一个月后,齐王问他,此时的鸡能否和别的鸡相斗。纪子说,不行,它一见到别的鸡就怒发冲冠。又过了一个月,齐王又催问他现在能不能斗,纪子回答还是不行,它还有点急躁。再过一个月,齐王问他,现在能斗了吗,纪子说可以了。当下抱来一只斗鸡,斗鸡围着这只鸡转了一圈,但这只鸡却纹丝不动,呆若木头,结果斗鸡再看一眼这只如木头般呆立的鸡,竟落荒而逃。因为“那只木鸡不怒自威,战之则胜。我就要修炼到这样的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