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与几个朋友一起去谈心,吃饭。席间,一保健品的老总S对我说,某某策划的案例现在活着的不多了吧?我问为什么,他说广告烧钱害惨了。“你非得烧吗?”我问。“被忽悠了,丧失了风险控制力不从。”他说。我无语。
晚上回来后我去翻阅了他说的那些品牌,的确,活着的真没几个了。我对自己原来从事的工作开始反思起来。我清醒地记得自己在《告诫职业经理人的13句话》中说过:什么是策划?其实所有的策划都是为了增加品牌的外部资源获取能力。策划需要良知,需要诚信,需要责任,失去良知就意味着失去公信力,失去诚信是策划的大忌,没有责任,你只能把品牌一步一步推向深渊。不要企图策划能够拯救企业的全部,但一定要把品牌的声音传播到你的顾客面前。如今市场上一个品牌的消失,不是非要等到你去停产、清算、注销,你在顾客面前的声音缺失就已开始在消失中了。
再次读了N遍,感觉自己原来所从事的品牌总监从来没听过他说的那类人的话,虽然自己服务的品牌没有大红大紫,但曾经稳健地成长着,没有投入什么广告费,也没有高薪聘请什么牛人来为品牌点火,但我成功地打造了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保持了产品和品牌在顾客面前良好的口碑,直到今天在业界仍得到很多企业和顾客的认可。即使我暂时离开了那个位置从事另一个工作,仍有很多原来的同行朋友打电话问我,想听听我的几点意见,邀请我到他们那里调查研究。
那么为什么策划在有些人眼中一夜之间成了“忽悠”,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一有些人靠包装所谓的知名度或者一夜成名后,认为所有品牌、所有行业都可以复制这个模块;二是采取所谓的高、奇、俗等手段包装品牌,结果没有彻底了解行业、了解企业致使策划与品牌内涵和溯因脱离,虽靠广告短暂时烧得了知名度,但行业与市场变化莫测,没经几个回合,企业竞争力锐减就败下阵来,而很多企业把责任归咎于当初单纯的知名度;三是真正缺乏对行业、政策、企业竞争环境的了解,没做过企业,不知道企业的整套运做,单纯靠说服用户我这个方案一定能火,火就是知名度,就是销量,实际上是真正害了企业。